超六成受访者对此表示反感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吴欣宇 王志伟
数据造假、刷榜控评、CP炒作,当下,不少影视剧为了提升热度,营销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但这种“流量至上”“重评分、轻质量”的营销也让不少人感到厌烦。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12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影视剧普遍存在过度营销。“引导粉丝刷分刷榜控评”是受访者认为当前影视剧过度营销的主要表现。65.7%的受访者担心过度营销会导致剧方“注重流量而忽视内容创作”。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当下影视剧普遍存在过度营销
在河北工作的林小甜是一名业余的电视剧博主,她感觉近年来影视剧过度营销的现象很普遍,最直观的就是铺天盖地的热搜,“不管你感不感兴趣都要看。”
调查显示,69.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影视剧普遍存在过度营销的现象。
就读于云南某高校的研究生吴桐表示,当前的影视剧营销普遍存在“重话题、轻内容”的情况,CP炒作、刻意曲解剧情上热搜都是制造话题的常见方式。“营销多一点没问题,因为现在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但如果拍摄制作很不用心,或者只是打着明星的噱头去营销,我觉得没有必要。”
杭州大学生陈阿东是一名“饭圈”女孩,她非常厌恶营销号引导真人CP的做法。“现在只要是偶像剧,必要引导真人CP。先是联动营销号发剧中角色的CP,然后逐渐转为引导真人CP,开始带风向。”陈阿东认为,这种剧方联合营销号的刻意引导,很容易引起不同粉丝群体之间互撕谩骂,让原本理性讨论的社区变得乌烟瘴气。
调查显示,63.9%的受访者认为“引导粉丝刷分刷榜控评”是当前影视剧过度营销的主要表现,58.8%的受访者认为是口碑、热度与大众讨论度不符,其他还有:买水军、营销号制造话题(54.0%),宣传与剧情无关的内容(40.1%),只重视流量数据,忽视作品内容(35.5%)等。
65.7%的受访者担心过度营销会导致剧方“注重流量而忽视内容创作”
吴桐认为,无论是“刷榜控评”还是“制造话题炒作”,影视剧过度营销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观众看不到真实的评价,另一方面,真正好的剧又因为没有营销无法被更多人看到,市场上就会逐渐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作为一名曾经的“饭圈”女孩,吴桐之前也参与过圈内有组织的“刷分刷榜”行动,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微信的小程序里,大家每天去看视频、做任务、攒积分,用来兑换推广大屏之类的宣传资源。由于做任务有次数限制,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积分,就得去充值。“现在回头看,我觉得这完全不是我们应该去干的,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做这种事情。”
调查显示,61.5%的受访者反感影视剧过度营销,65.7%的受访者担心影视剧过度营销会导致剧方“注重流量而忽视内容创作”,59.9%的受访者认为“虚假热度掩盖了其他优秀作品”。
来自湖南的教师童舒表示,过度的话题营销不仅会影响观众对影视剧的观感,还会湮没创作者本身想传达的内容。而一些认知水平不太高的网友,特别是青少年,很容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营销话题带节奏。
此外,营销中还经常会有对剧集内容的错误价值观引导。“有些剧情硬要给反派洗白,比如吹黑帮老大,我就很难接受。”林小甜发现,一些影视剧营销会过度地将重点放在施害者身上,宣扬“受害者有罪论”,她很担心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大众迷恋反派”的扭曲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上走偏。
调查中,51.9%的受访者担心影视剧过度营销会影响观众对影视剧的正常评判,48.6%的受访者认为热搜刷屏会引发观众的“逆反心理”,27.9%的受访者感觉容易引发粉丝之间的互撕谩骂等。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33.9%,女性占66.1%;00后占24.6%,90后44.3%,80后24.7%,70后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