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古老的弄堂如今可以变身成什么样子?近日,焕然一新的海派弄堂泰安里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北京市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中标项目,泰安里“变身”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北京新的网红打卡地。
据记载,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新市区建成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建筑形式独特,模仿上海的里弄式格局。泰安里最初是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后来由于民国政府南迁、经济萧条以及自身商业定位失准等原因,香厂新市区逐步衰落,泰安里也逐渐衰落而变成居民住宅。
2009年,西城区政府启动泰安里腾退工作,并于2018年完成腾退、2019年修缮竣工。2021年,泰安里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21年,西城6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案确定,新市区泰安里计划用于建设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
西城区文旅局局长靳真介绍,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重点考虑要跟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契合、跟所在街区的功能定位相匹配,还要考虑补充街区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来。新市区泰安里的定位是文化艺术展示和交流平台,符合天桥演艺区的整体功能。
活化利用后泰安里弄堂在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在小道上增加绿植和装饰石材,让空间充满生机。傍晚时,两边的店铺门头亮灯后,咖啡厅、剧本社、小酒馆……一个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小街在眼前展现。慕名而来的文艺青年在这里拍照留念,看展览、喝咖啡、逛书店,在泰安里感受都市小资生活。
靳真介绍,在实际工作中,西城区不仅形成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还首创文物建筑信用融资,新市区泰安里成为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西城区与北京银行前门文创支行合作打造了“文物有信用”的全新概念,为第一批泰安里文物活化利用项目提供低息信用贷款综合授信1000万元。
据介绍,下一步西城区将继续聚焦破解文物活化利用的难点问题,构建路径清晰、多方参与、运行顺畅的文物活化利用实施机制,让更多的文物真正“活”起来,与城市现代生活融合发展,成为新的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