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懂藏品的保安

发稿时间:2023-03-28 06:52: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郑萍萍 中国青年网

  《守卫者》系列 安迪·弗里伯格/摄

  内蒙古博物馆里的女保安。郑萍萍/摄

  曾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做了10年保安的帕特里克·布林格利(Patrick Bringley)刚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新书发布时,记者问他,当你是一名保安时,你的工作是看画还是看人?布林格利笑着说:如果这个地方被烧毁了,我们会先保护你,然后再保护伦勃朗。

  作为保安,布林格利的日常工作单调而重复。上岗期间,他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嗨,这是真的吗”。不过每个早班,他有半个小时和“大师”们独处的时间,他甚至认真地数过这些名画中的人物——8496个。他喜欢早班前和同事坐在正门前的台阶上,抽着烟聊聊天,看着侧门进出的货车——它们可能装着来自卢浮宫的珍贵文物,也可能是为教育活动准备的儿童套餐。

  当保安之前,布林格利在《纽约客》杂志的活动部门工作,过着看似无忧的生活。不幸的是,他的哥哥在26岁时因癌症去世,陷入悲痛的布林格利停下脚步重新思考生活的方向。他走进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待就是10年。

  这本名为《All the Beauty in the World》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在博物馆工作,如何用艺术来治愈自己的创伤,如何与藏品、同事和游客建立深刻的联系,如何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

  有评论说,这本书是对艺术和生活的赞美,更是对博物馆和保安的致敬。确实,相比在办公大楼、小区里工作的保安,在充斥着厚重历史与伟大展品、高大宏伟的博物馆、艺术馆中,身处角落的保安似乎更没有存在感。

  在2012年展出的“守卫者(Guardians)”项目中,来自旧金山的摄影师安迪·弗里伯格(Andy Freeberg)将镜头对准了这些被“熟视无睹”的守卫者。照片拍摄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几座重要博物馆中,神情严肃的女性守卫者沉默地坐在尤里·库加奇的《舞会开始前》、亨利·马蒂西斯的《静物与蓝色桌布》前,仿佛和这些最宝贵的艺术与文化品间有着某种不可名状的联系。这次拍摄距弗里伯格上一次到访俄罗斯已经20多年了,他在回顾时写道:这些沉默的女性有的是退休的医生,有的是科学家、历史学家。攀谈起来你会发现,尽管工资微薄,但她们内心对这份工作有着巨大的热情和自豪,并享受着置身艺术中的愉悦。很多人都上了年纪,但她们宁可忍受3个小时车程来工作,每日被历史和艺术围绕,而不是在家中一味地抱怨生活和养猫。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馆中,大部分保安都是如此沉默着,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维护馆内秩序和艺术品安全,只有在游客有违规或危险行为时,才果断大声制止。所以,在游客心中,保安似乎总是那个发出“请不要触摸”“请远离展品”的指令,令人不愉快的角色。

  保安的工作并非看似的轻松自在,“即使是木板地,一天站下来脚也会变得火辣辣地疼”,布林格利的薪金补贴中有80美元专门用于购买舒适的袜子。他们需要处理各种繁琐的安全规定和安全程序,与各种突发、不确定的事情以及游客打交道,还有你能想到的一切杂事。在国内一份某地方博物馆2022年招聘保安的启示中,工作内容一栏写着“负责博物馆及陈列馆安全保卫、门前三包等其他交办工作”。

  但因此,我们也常常忽略保安作为与游客接触最多的身份角色——他们是参观者体验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博物馆与公众建立情感的途径之一,对维持参观者的文化习惯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湖南长沙谢子龙影像馆成了网红打卡地,曾经每天都有上百人排队,不知情的还以为是进馆排队,其实人们是等着“最会拍照的保安”为他们留影。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保安因为“博学”频频在社交媒体上露脸,他们不仅能告诉你哪个标本是馆内最值钱的,还能讲解化石标本里的秘密。还有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王黎明,网红历史博主,算得上是博物馆保安与公众交流的先行者。

  很少有人会预设博物馆的保安能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交流,这些惊喜提高了游客参观博物馆的体验感。

  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甚至重新设计了展厅安保人员的服装,从原来严肃的深色西装变成了柔软的针织套头衫和卡其裤,弱化了保安制服带给游客的距离感。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是美国最重要的古代艺术收藏地之一,也是美国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地之一。2012年,博物馆启动了“DNA”(Dynamic New Approach)项目发展规划,希望最大限度地通过艺术和历史与当地公众更好地融合。

  博物馆从现有的保安中招募合适的人员,培养为“观众体验保安员”。对于观众“突发的、碎片化的、简短的求知欲”,这些随身携带平板电脑的保安可以提供更加及时的信息和交流。博物馆每年会为这些保安员组织专业知识培训,这不但拓展了他们继续学习的途径,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当然,安保职责仍然是这些员工的第一要务,但当他们和观众就艺术品有了交流和讨论之后,保护藏品的工作也变得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了。

  在一些博物馆专业人士看来,这样的改变传递了一种理念——相信艺术、历史和文化,对于包括保安在内的每个人的感染力。事实上,他们不但是这些博物馆的一分子,也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保安是最大的雇员群体,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背景,来自全球各地,他们的生活日常同样代表了纽约这座城市复杂而多样的社会构成。

  郑萍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懂藏品的保安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