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在绘本中发现古物的新生与传承

发稿时间:2023-02-27 17:0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李丹萍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去西安修兵马俑,在故宫修钟表,在香山修古树……2月25日,“古物的新生与传承——修复师们给孩子的绘本”新书发布会在2023北京图书订货会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文物修复专家齐聚一堂,揭开“文物修复师”不为人知的一面。

活动现场

  古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然而历经岁月变迁,渐渐被时间所雕蚀,这时便需要像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朱振彬一样的文物“外科医生”,为这些古籍“做手术”疗伤。绘本《古籍的时间医生》不仅介绍了修复原理和工具及方法,还向读者直观展示了中国的纸张特性、印刷术、古籍的存放与保护等知识。

  《我在北京修长城》介绍了大量关于长城保护的知识。长城保护专家尚珩表示,“长城”作为重要文物和全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有风化、残缺等情况,而长城保护专家的工作就是要对长城进行科学、规范的修复,以对长城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一带一路青年大使”亓昊楠曾在故宫花费半年多的时间,修复道光皇帝期间的魔术人钟,这也是《他在故宫修钟表》的故事原型。本书通过讲述钟表修复背后的故事,展现执着和坚守的工匠精神。“正是这一群甘愿寂寞的人,成全了文物,延续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他说。

  北京香山公园的园林专家董昆专注于古树修复领域。他表示,古树被称为“活化石”,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古树是我们身边宝贵的遗产。《我在香山修古树》中既介绍了古树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也包含大量知识,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科普作品。

  《钻进敦煌莫高窟》用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向我们传递了可贵的工匠精神。本书作者、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说,敦煌莫高窟是唯一一个历经千年开窟,雕塑、壁画一应俱全的世界艺术宝库。在这里,每一个洞窟都是一座博物馆。但其中很多文物都熬不过这千载光阴,要么生尘起霉,要么破碎断裂。而文物修复师运用自身精湛技艺和科技力量,用双手“挽回时光”,用耐心和细心让文物得以“重生”。

  除此之外,“中国文物修复与文化传承”系列绘本还有《我在动物馆修化石》与《去西安修兵马俑》,作者分别为中国古动物馆专业科学研究人员孔明智和兵马俑修复专家兰德省,他们也通过视频向读者介绍了自己工作中的故事。

  本次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举办。(本文图片均由活动方提供)

原标题:在绘本中发现古物的新生与传承
责任编辑:白珂嘉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