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当前,受新冠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产业上提档升级,在就业上稳扎稳打,在创业上加码加力,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举措,进一步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产业是“牛鼻子”。产业发展既是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经过持续八年的脱贫攻坚,我们虽然实现了脱贫摘帽,但一些地方的产业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产业发展后劲还不足,如果不持续加大产业投入,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可能就会带来发展被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务之急是要培育提升产业。从产业帮扶政策,到整合产业资源,从突出地方产业优势,到推动产业链条升级,从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到建立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等,各地区各部门要扎实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通过产业发展稳定脱贫群众增收。各地要围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重点特色产业,谋划实施一批整体性、区域性产业项目,完善技术服务、人才培育、产品销售等帮扶措施,激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让产业发展的动力更强劲。
稳定就业是“压舱石”。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虽然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但各种返贫致贫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方面要做好产业发展文章,一方面也要做好就业文章。从脱贫群众的收入来看,工资性收入占脱贫群众收入六成以上。显然,稳定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就业非常关键。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挑战,各级领导干部都始终要把促进脱贫群众就业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要想方设法拓展就业渠道,从就近就地就业,到有序引导外出务工,从拓展公益性岗位,到开展就业帮扶服务,从加大东西部劳务协作,到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从加大脱贫群众的技能培训,到保障脱贫群众的利益等,各地区各部门要着力稳定就业,促进脱贫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推动创业是“助推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帮助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一方面则要通过推进创业创新来激活就业的“一池春水”。据统计,一个农村创业项目平均可以吸纳6—7个农民稳定就业,17个农民灵活就业。显然,引导群众创业创新,既能够增加群众就业,也能够快速实现群众的增收致富。各地区各部门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举措,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向乡村倾斜。要落实脱贫地区创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以创业带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