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叫声“奥密克戎大人”,病毒就能远离?

发稿时间:2023-01-13 06:4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殷锦绣 中国青年网

  迷信的本质是对结果的控制感,即便这种控制是虚假的,它仍然安慰到了迷信的人们。

  ——————————

  最近,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感染人数飙升,“你阳了吗?”已成为大家聊天的开场白,今天还夸下海口“我身体这么好肯定是‘阳敌’”的人,第二天就可能高烧,“刀片嗓”“水泥鼻”“浑身疼”。

  现在还没有被感染的人,戏称自己正在“逐梦决赛圈”,不过这些人在网上“嘚瑟”时,却收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评论:“‘奥密克戎大人’,您看他!”“‘奥密克戎大人’,阴性中国人在那边滴干活,您跟我走。”“尊敬的‘奥密克戎大人’,我完全地尊敬您、爱戴您,对您抱着崇高的敬畏之心,完全臣服于您……”

  这些评论看得人满头问号:怎么回事,这些人烧糊涂了吗,怎么还认“毒”作父了?

  迷信,古今中外都逃不开

  看到这些迷惑评论,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古人在大旱之年,跪地向“龙王”“雨神”祷告的场景。而那些不相信这些的人,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甚至还会被推去当祭品。

  当然了,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病毒感染,都是相对偶然的事件,和有没有向“龙王”“雨神”“奥密克戎大人”祈祷无关,自然不是发发评论就能控制、避免的。而人们这种相信自己能够影响偶然事件结果的心理,就是“迷信”。

  迷信心理,古今中外的人大都逃不开。即便是已积累了一定知识的大学生,不会信“要尊敬‘奥密克戎大人’”这种话,也仍然会转发锦鲤、孔子、文曲星,来保佑自己通过考试。国外的宗教信仰者不认识孔子和文曲星,但他们会把各种各样的好事,都归因于神的祝福。

  甚至,连动物都会有“迷信”。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研究鸽子的行为规律时,就曾给鸽子不定期投喂食物,有的食物恰好出现在鸽子“舞蹈”之后,给了鸽子特异性的强化,于是鸽子就“误以为”是自己的舞蹈带来了食物,从而在每次肚子饿的时候就开始跳舞。

  疫情中的迷信,怎么来的?

  与鸽子迷信是希望能收获食物类似,古人坚持跪拜“龙王”“雨神”,也是因为曾在跪拜后老天真的会开始下雨。那新冠疫情中,人们迷信“奥密克戎大人”,又有什么道理呢?

  虽然认“毒”作父不可取,但这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也许会有一些歪打正着。奥密克戎的传播性强,又有潜伏期,所以那些嘚瑟、不认真做防护的人,其实可能已经被感染了而不自知。症状显现之后,他们也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因为疏忽,而是归因于对“奥密克戎大人”不敬了。而那些一直小心翼翼、“尊敬‘奥密克戎大人’”的人,因为防护做得好或者远离人群,所以就更晚被感染,甚至到现在都没被感染过。一来二去,网上就流传起了“奥密克戎专治嘚瑟、嘴硬”之类的说法,进而演变成了对“奥密克戎大人”的迷信。

  迷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消失。斯金纳提出,间歇强化的强化力量,其实是最强的,以间歇强化形成的行为往往很难消失。所以,即便越来越多的反例证明,尊不尊敬“奥密克戎大人”与感不感染没有必然联系,迷信的人们仍然“宁可信其有”。

  并且,迷信之所以能维持下去,说明它对人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的。以往的许多研究都表明,越是不确定的情境、带来压力的情境,人们越容易迷信。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渴望控制事件的结果,这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了。而迷信的本质是对结果的控制感,即便这种控制是虚假的,它仍然安慰了迷信的人们。

  如果你不迷信,不如少玩这种梗

  当然,网上尊重“奥密克戎大人”的评论有很多,发出这些评论的网友们未必都是因为迷信,也有一些网友并不相信而只是爱玩梗,想用这样的梗来逗那些至今未感染的博主。虽然娱乐行为无可厚非,但玩尊重病毒的梗,难免会让病痛中的人不爽,让病逝者的家属难过,让对抗病毒的医护工作者、为防控疫情作出过贡献的千千万万人寒心。这样的梗,不如不玩。

  最后,无论如何,避免或延后感染的方法是做好防护,缓解症状的方法是遵医嘱正确服药且好好休息,可别为了尊敬“奥密克戎大人”延误了真正重要的治疗。

  殷锦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叫声“奥密克戎大人”,病毒就能远离?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