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充裕、安静有序、方便预约是受访青年对公共学习空间的主要需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实习生 张家悦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有阅读学习的需求,有的是为了在职备考,有的是为了充电学习。虽然有图书馆、自习室,但也存在座位有限、难预约等问题。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10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青年认为现在公共学习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座位有限(59.8%)、场所偏远(52.3%)以及环境嘈杂混乱(42.9%)。95.6%的受访青年希望多一些社区或乡镇的基层公共学习空间。
受访青年中,00后占31.4%,90后占48.2%,80后占20.4%。
座位有限、场所偏远、环境嘈杂是受访者认为公共学习空间的主要问题
某高校大四学生靳佳,在校时一般是在图书馆或宿舍自习,如果放假就会在家中学习。她感觉现在公共学习空间中座位数量比较有限,有些地方硬件设备不够,像一些多媒体的学习区域,带插座的座位比较少。“还有就是公共性学习空间的区域分配情况不是很好。在高校里一般会有很多学习空间,但在校外,很少有公共学习空间”。
任碧玥是一名青年创业者,她感到,社区附近没有公共自习区,虽然有图书馆,但一座城市只有两三个,不仅需要早起抢座位,通勤成本也高。“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城市里给孩子们的托管空间比较少,很多人会觉得图书馆是个好地方,所以一到放假时,图书馆里就有很多小孩子,会打游戏,或者占用很多带有插座的学习座位”。
调查显示,座位有限,缺乏足够空间(59.8%),场所偏远,不方便前往(52.3%),环境嘈杂混乱,不适合学习(42.9%)以及硬件设备不足,功能分区少(42.3%)等,是受访青年认为现在公共学习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北京某高校读书的张菲说,平时在学校自习时,主要遇到的困难就是可以提供插座的座位比较少,而图书馆的座位又比较难预约。张菲感觉,现在公共学习空间一般开放时间比较短,“像在学校里,除了期末会短暂地开放通宵自习室外,平时公共自习空间只有白天开放,如果需要赶任务,只能去外面的网吧或者24小时营业的自习室,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我觉得付费自习室价格挺高的,对于学生来说,宁愿忍受嘈杂的环境,也不愿意掏钱去外面的自习室学习”。
记者在某平台上以“自习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几十个付费自习室推荐,通常这类自习室一天的体验价格在几十元,还会有按天计算的消费卡和按小时计算的小时卡,通常一个月的价格在千元上下。
调查显示,受访青年认为目前公共学习空间存在的其他问题还有:难预约或缺少预约功能(41.6%),价格贵,成本高(25.5%),开放时间短(22.5%)等。
“有一些免费的公共学习空间,比如城市中的图书馆,通常只在白天开放,而且座位有限,假期里早上总要排长队。”张菲说,还有的公共学习空间,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造成不同需求的人在同一个区域内,比如有的人需要用电脑,但敲击键盘和使用鼠标的声音,可能会对旁边看书学习的人带来影响。
95.6%受访青年希望多一些基层的公共学习空间
靳佳表示,希望可以在社区多一些公共学习空间,“要合理地划分空间布局,满足大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提升基层的文化设施建设,对于建设在社区等地方的公共学习空间要加强管理,营造安静有序的环境”。
调查中,95.6%的受访青年希望多一些社区或乡镇的基层公共学习空间,交互分析显示,一线城市的受访青年期待比例更高(97.8%)。
“以往的公共学习空间,更多的是以图书馆为主体的阅读空间。此外还有咖啡馆、快餐店,市民朋友可以在里面喝一杯茶、点一杯咖啡,就能看半天书,也有很多学生在里面写作业、学习。这类公共空间也是一直以来我们所鼓励和赞赏的。”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分析,近些年公共学习空间发生了一些变化,也出现了一些聚焦于大学生和在职群体,考试、考证的学习空间,“在很多大城市还有三四线城市,都陆续出现了付费自习室,但这也说明了这些地方的公共学习空间并不丰富,供给不够充分。” 胡小武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公共性图书馆、社区书房,丰富免费的学习空间供给,从而让有备考和学习需求的年轻人,可以更加安心、没有成本地学习和进步。
“安静有序是最基本的需求,此外还期待营业时间更长一些。”张菲说。
任碧玥觉得,现在大家普遍使用智能化设备学习比较多,因此期待公共学习空间不仅座位数量充裕,还可以配备充足的插座等设施,“希望在管理上更加严格,保障大家的学习环境更加安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预约系统,对于超时没有到场的预约者及时取消预约,这样可以让座位使用更加高效”。
数据显示,对于公共学习空间的需求,座位充裕(72.7%)排在第一位,然后是安静有序(70.7%)。其他还有方便预约(62.0%)、硬件设备齐全(58.8%)、有多种功能分区(52.7%)和营业时间长(4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