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肖平华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因为拖延症的存在,计划得不到有效执行与落地。大家都尝试哪些方法改掉拖延的习惯?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2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受访青年都有被拖延症“打败”的经历。尝试改掉拖延症焕然一新,66.0%的受访青年会在做事时将手机静音或尽量不看。
89.1%受访青年都有被拖延症“打败”的经历
杭州某高校研二学生周亭显一直有拖延的习惯,自己也没少吃拖延的亏。在做兼职期间,经常有一些制表任务,他都是在最后时间提交。“有一次我又拖到截止时间前10分钟才赶完文档。正在庆幸及时赶上,结果提交时公司系统出了问题。因为延迟提交会影响整个组的工作进度,我很着急,联系组长和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咨询。好在系统修复时间比较短,最终延迟了几分钟提交上,没造成严重后果。这次经历也让我下定决心要改掉拖延这一坏习惯”。
南昌大学大四应届毕业生章凯吐槽,自己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快没救了”。“就拿最近的一件事来说,导师让我提交参考文献,我拖到老师规定的日期之后才交,心里很忐忑,自觉去保证没有下次。后来又要交开题报告,我一直拖到截止日前两天才开始写,想着之后真不能再这样了。结果导师宣布推迟一周交,我又开心地将其抛到一边,最后两天熬夜通宵赶,心里很慌。最终是在截止日第二天的凌晨提交的”。章凯说,最后提交时连目录都没来得及更新,页码也忘记生成,“我已经预感到老师会让我重写了”。
黄一鸣是深圳一家民企的会计。他感到自己在自我提升方面容易出现拖延的现象,“比如我想着晚上要留出两三个小时学习,但回到家就想先休息一下。玩手机经常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时间不知不觉就晚了,就决定干脆明天再学,追一追进度。结果经常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没什么进展”。他介绍,今年本打算一边工作一边考证书,本来时间足够,但是每天工作回到家很累,就把考证的事一直往后拖。最后临近考试前两个多月,他每天熬夜学习,还是差了几分合格。
因为拖延未达预期甚至未完成任务,89.1%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有被拖延症“打败”的经历。交互分析显示,00后(92.2%)的比例最高,其次是95后(90.6%)。男性(90.2%)较女性(88.3%)比例更高。
尝试改掉拖延症,66.0%受访青年会在做事时将手机静音或尽量不看
周亭显尝试过一些方法,比如,“数五秒就必须起身去做某件事,不然罚自己不能喝奶茶”,有时能起到效果。因为最近一次在实习中的失误,他从心理上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了。
2023年马上开始,章凯也将迎来自己的毕业季。他下决心要休整再出发,从改掉拖延习惯开始。“我现在会把手头最难的事情先做完,攻克了最难的部分,再进行简单的事情就容易多了。我也会尝试在学习和工作时关掉手机。如果一时半会儿没有进入做事的状态,我会在电脑前先坐几分钟,而不是急着上手,效率反而不错”。
黄一鸣介绍,他会借助一些督促计划类的软件,给自己设定一个阶段目标,按计划进行。“我感到提高行动力,最重要的还是得有自觉性,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学习,主动去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家都尝试过哪些方法改掉拖延的习惯?66.0%的受访青年表示做事时将手机静音或尽量不看,59.8%的受访青年完成任务后会奖励自己,39.1%的受访青年找朋友或家人监督自己,31.8%的受访青年向专业人士寻求建议。另有5.6%的受访青年表示没尝试过改变。
受访青年中,00后占24.8%,95后占26.6%,90后占32.8%,85后占15.8%。男性占41.1%,女性占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