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今天,针对近期公众关心的“感染新冠是否要去医院就诊”的话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曾玫教授、呼吸科王立波教授、重症医学科陆国平教授、临床检验中心徐锦教授联合制作了相关热点话题的解答,为家长答疑解惑。
针对发热是否需要使用退热药的问题,专家指出,两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两月龄以上儿童发热需要药物退热时,推荐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两月龄以下儿童发热禁用任何退热药;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使用;不推荐退热药与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专家特别提醒,孩子发热“不要盲目去医院,也不需要恐慌”,“仅有发热,其他症状不严重,均可选择先居家观察。当有高热,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呼吸道症状不能缓解或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时,建议服用退热药并及时赴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专家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但是发热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孩子可能会出现兴奋,烦躁,严重的话会出现抽搐。如果小朋友体温下来了还精神不好,颈部强直,反复抽搐,神志不清,需要到医院就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专家还推荐了儿童发热的家庭护理技巧。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两月龄以上儿童腋温≥38.2℃(或肛温≥38.5℃),伴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6月以下推荐用对乙酰氨基酚,2月龄以下不推荐使用退热药物),按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口服,口服退热药后,会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使孩子舒适。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患儿持续高热、嗜睡、精神反应差,或出现热性惊厥,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发热期间胃口差、出汗、呼吸增快、代谢增快等会导致入量不足,因此应让患儿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家长应记录患儿的体温、饮水量、饮食情况、大小便次数及颜色等,这些信息能帮助判断患儿的状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通风时尽量避免对流风;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康复。”
此外,小于3个月的宝宝,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
专家称,大多数儿童急性发热是病毒感染所致,无特别有效抗病毒治疗方法,对症处理为主,“无须使用抗菌药物。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发热儿童,可以使用抗菌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小于3月龄的婴儿、体温大于等于38度或 3~6月龄婴儿、体温大于等于39度为严重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无症状或者轻症新冠,居家隔离观察期间,该如何照护孩子?复旦儿科医院的专家也做了详细介绍。
专家称,感染新冠病毒主要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减轻发病症状带来的不适。
发热时体温超过38.5度,给予布洛芬(美林)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口服,按照说明书,根据孩子的体重范围服用合适的剂量。如果咳嗽、有痰症状明显,口服止咳化痰类药物,幼龄儿童可以同时给予雾化治疗,帮助改善症状,药物选择需要医生处方。同时,家长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病情加重倾向,比如高热39度持续3天不退、咳嗽加重、气促、呼吸费力、精神萎靡、拒奶、很激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复诊,进行病情评估。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多喝温开水、多休息,饮食均衡,衣服穿暖,不要过度运动。虽然是冬季,也要保证家里一定频率的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同时,家长在照护孩子期间也不能过于疲劳,注意休息,也不要过度紧张,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家庭人员和老年人尽量不要陪护感染的孩子,因为一旦感染,发生重症风险相对较高。
针对特效抗病毒药物,复旦儿科专家团队称,虽然目前有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但是适用于在发病5天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12-17岁青少年和成人。考虑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应该广泛给儿童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除了目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给适用患者治疗后获益,其他已有的一些抗病毒药物未被证实治疗获益,因此,不推荐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