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反虐待动物组织报告发现,在其调研的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些用户为吸引眼球发布的野生动物宠物视频,有可能增加人们对“异宠”的需求,威胁濒危物种的生存,并给这些动物造成伤害和虐待。(《科技日报》11月23日)
小狮子穿尿布、小猴穿婴儿服,用奶瓶喂猴子或用绳子拴老虎,那些曾经只在纪录片中见过的野生动物,在经过所谓的“主人”打扮后,成为爆款短视频的主角。这些拟人化的动物的确呈现出“反差萌”,也收获大量粉丝的关注与点赞。殊不知,“可爱”背后却是对动物的虐待,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还会进一步扩大人们对“异宠”的需求,让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陷入更大威胁。
人类的居所通常不适合野生动物生存,按照人类的想法来打扮、调教它们,更是违背了野生动物的生存规律。人类看似无害的行为,实则是一种无形的虐待,只不过造成伤害的武器是一把钝刀子。
社交媒体上野生动物宠物视频的走红,随之而来的还有不菲的经济利益。这一方面会吸引更多人拍摄此类视频,导致更多野生动物被捕获,沦为动物贸易的商品;另一方面,随着此类视频的增多,为了吸引用户关注,播主们只能变着花样打扮、调教野生动物,以前可能只是喂喂奶、扮扮小孩,今后它们可能就不得不参与危险项目的摄制,受虐待的程度就将进一步加深。
报道提到的野生动物宠物视频,多在国外社交媒体传播,但是,近年来国内“异宠”市场越来越火,也曾曝出过有播主饲养野生动物当宠物的视频,海关部门更是频频检出非法入关的“异宠”。这些现象都表明,关注野生动物的“宠物化”及相关视频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并通过采取实际举措停止“痛苦的恶性循环”,我们并非旁观者与局外人。
作为普通的社交媒体用户,我们可以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减少对此类视频的猎奇与关注。享受流量红利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应展现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加强对此类视频的审核,拒绝参与虐待动物视频的分享、推广和变现。
保护野生动物没有国界之分,各国政府、动物保护协会、环保组织等理应进一步携手加强合作,为野生动物创造更安全、自然的生存环境。
夏熊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