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国宝”鸭来到我的家

发稿时间:2022-11-02 06:0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朱娟娟 中国青年网

  方若柏站在自家池塘前,介绍青头潜鸭栖息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摄

  雄性青头潜鸭(资料图片)。颜军/摄

  志愿者在牛山湖一带拍摄到的青头潜鸭。郎伟钢/摄

  2019年8月,志愿者在方若柏家池塘拍摄的“青头潜鸭带雏鸟”景象。郎伟钢/摄

  雌性青头潜鸭(资料图片)。颜军/摄

  颜军在方若柏家池塘拍摄到的青头潜鸭。受访者供图

  与鱼塘打了半辈子交道,湖北武汉牛山湖畔69岁的渔民方若柏没有想到,因为一种绿头顶、白肚子“呆萌鸭”的到来,日子“添了些不一样的色彩”。

  “呆萌鸭”学名青头潜鸭,因雄鸭头颈部有墨绿色金属光泽而得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度濒危物种。

  方若柏第一次见到这种鸭子,是在1992年。那一年,39岁的方若柏承包下湖畔几片水塘开始做渔民。

  位于武汉市南端的牛山湖,盛产武昌鱼,方若柏家住北岸的方咀村。20世纪70年代,湖区组建渔场。与牛山湖湖阔水深不同,方家水塘面积不大,水深1米左右,荷叶挺立、水草繁茂。那年,他注意到,一群“长相不太一样”的野鸭,在他家塘里游玩。这种鸭子肚子白白的,眼睛圆圆的,外形憨萌可爱。

  它们与普通麻鸭混在一起,乍一看区别不大,但警觉性更强。一旦有陌生人靠近,就扑棱着翅膀“远走高飞”。

  方若柏指给父亲辨识,父亲也叫不出名字。它们数量不多,每年二三月间出现,在水塘玩耍也不“搞破坏”。

  2010年,伴随小龙虾市场走俏,方家将鱼塘改为虾塘。虾塘水浅,荷叶、芦苇、芡实比以前长得更茂盛。方若柏注意到,这种鸭子似乎更喜欢这一新环境,有时能看到它们“在水面草丛间钻来钻去”。

  彼时,方若柏并不知道,这是一种迁徙潜鸭、鲜少为人所知,仅分布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

  有文献记载,这种鸭子20世纪曾经很常见。不过,由于人为捕猎、加上栖息地大面积丧失,数量急剧下降。2012年,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被评估种群可能少于1000只,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

  在湖北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第一次观测到它的踪迹,是在2012年于梁子湖北咀村一带,“这种鸭子对栖息环境质量要求极高。过去人们一度以为,它只在北方繁殖,路过武汉只为越冬。”

  2015年,有观鸟爱好者在武汉黄陂区府河湿地发现一处青头潜鸭的繁殖点。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关于青头潜鸭只在北方繁殖的传统认知,将其繁殖地范围向南推进了900余公里。

  方若柏每日忙碌于水塘间,未曾关注到这一新闻。直到2018年12月,家门口来了一群扛着相机与望远镜的陌生人。他们是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志愿者,在此发现了上百只青头潜鸭的踪迹。

  在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青头潜鸭引起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博士李响“极大的研究兴趣”。跟着方若柏的指引,她和基金会的伙伴们来到这里观测。通过李响,方若柏得知,这种鸭子主要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华北东北部,在朝鲜、日本、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和东南亚越冬。

  新近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它们在山东、安徽、江西、湖北、河南繁殖。观测发现,湖北大约有500只青头潜鸭,主要分布在武汉市黄陂区。老方家池塘是意外发现的一个栖息地。

  基金会组织各个爱鸟相关协会纷纷组建起青头潜鸭调查小组,每月来方家池塘观测。2019年6月,武汉道大自然观察工作室和武汉市观鸟协会的志愿者先后在此拍到青头潜鸭落巢和带着小鸭玩耍的照片。这证实,牛山湖成为青头潜鸭在武汉被发现的第二处繁殖地。

  一来二往,方若柏与志愿者们熟识起来,他这才弄清:这种鸭子身份特殊、“非同一般”。

  起初,方若柏分不清青头潜鸭的雌雄之别。颜军与其他志愿者带来科普资料,方若柏掌握了更多关于青头潜鸭的保护知识。

  颜军注意到,方若柏喉部早年做过手术,说话需借助仪器传声,这种“机械音”听起来冰冷,没有音调。但每次说起青头潜鸭,方若柏滔滔不绝,眉目也变得舒展开来。每每,他还不辞劳苦为志愿者们划船、带路。

  经颜军推荐,方若柏加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候鸟“志愿者护飞行动”,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天,给虾投喂饵料之余,他望向四周,悄悄观察青头潜鸭当天有没有出现,巢穴有无异常。有时,碰到有渔船靠近池塘,他会上前说明情况,提请对方不要给青头潜鸭带来惊扰。

  武汉方咀村有青头潜鸭栖息、繁殖的消息,引起了政府部门、一些公益组织与机构的重视。包括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等在内的许多机构先后派出专家及志愿者前来观测,并找方若柏了解情况。

  为带动社会公众关注和参与保护湿地、保护青头潜鸭,2018年,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阿拉善SEE长江项目中心、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卓尔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守护青头潜鸭的家园”项目。“项目构建起‘政府主导、科研支撑、公众参与、社区实施’的保护平台,为院校学者、野外工作者、志愿者、公众参与提供专业条件,提升青头潜鸭生存质量。”项目负责人李响博士介绍。

  在各方支持下,方若柏的虾塘边,一处经改造的房屋成为青头潜鸭观测保护点,墙面绘满“爱鸟护鸟”宣传画;用来监测青头潜鸭活动轨迹的智能监控系统搭建起来了,塘埂上还安装了栅栏,防止汽车、农机、闲杂人等进入。

  2019年,在湖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和武汉道大自然观察工作室等的发起下,由鸟类专家们组建而成的牛山湖青头潜鸭监测工作队,以及爱鸟志愿者们构成的民间巡护队相继成立。方若柏也受聘为民间巡护队的一员。

  此前,方若柏使用的是一部“老人机”。为方便拍摄记录青头潜鸭的踪迹,他“斥资”1000多元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学会了使用微信。

  这一年,武汉市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叶明也成为这里的常客。方若柏带他穿过塘埂去观测青头潜鸭。“鸭子们似乎跟老方一家熟得很,走近了也不怕,继续大摇大摆吃食、玩耍;但看到其他人,就飞走‘区别对待’了。”叶明打趣说。

  事实上,近些年,方若柏的儿子、儿媳对青头潜鸭并不陌生。与鸟类专家们、生态志愿者们打交道多了,这对80后夫妻对家门口池塘里的“稀客”们增进了许多了解,他们也加入了民间巡护队。

  每天,一家人利用公益机构发放的望远镜、巡护记录本,上午、下午到塘边各巡护一遍、做好记录;同时,说服周边居民不捡拾鸟蛋,号召减少养殖生产活动对青头潜鸭巢穴的干扰破坏。

  在鸟类专家的指导下,方若柏一家守护的青头潜鸭,不少得以成功繁殖。此外,根据方家人的观察,近些年,来到方咀村的青头潜鸭数量渐增。“这背后,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方若柏的记忆里,20世纪90年代,这里一度无序养殖、过度捕捞,牛山湖水质渐浊,湖里的水草也越来越少。方家池塘保留有大量水草,水质保持得不错。“正是因为这些,才吸引了这些鸭子‘光临’。”他推测说。

  2016年夏季,一场大洪水侵袭武汉。为支持调蓄防洪,牛山湖永久退垸还湖,运行了40多年的牛山湖渔场谢幕。两年后,牛山湖水质从Ⅲ类升为Ⅱ类。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启动,这一政策让水生生态环境变好了,生态多样性持续恢复,青头潜鸭栖息地境况得以改善。方若柏眼看着,不远处的牛山湖与家门口的池塘“环境越来越好”。

  方若柏和家门口的这群“老朋友”,还出现在一部名为《守望云梦泽》的纪录片。片子中,方若柏戴着草帽划渔船、手举望远镜开展巡护工作守护青头潜鸭的故事,正通过网络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最近几年,牛山湖还吸引了武汉晴川学院竹蜻蜓飞行协会的一批00后志愿者。这些大学生们定期来到湖边,借助无人机寻找并清理垃圾,制止违钓。

  2020年夏季,一场持续了4个月的洪水来临。最严重时,大水淹至方若柏家平房的房顶。他家池塘均遭淹没,水草全部死亡,多年相伴的“老朋友”青头潜鸭们,暂时失去了这块家园。

  不过,作为中国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武汉湿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18.9%。从那年起,经武汉市园林部门牵头,包括中科院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观鸟协会等的专家与生态志愿者们,正对青头潜鸭的栖息生境与食性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期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更为科学高效的保护工作。

  今年6月,武汉市在东湖高新区豹澥湖又发现一处青头潜鸭繁殖地,截至目前已有50余只鸭宝宝诞生。

  方若柏关注到了这条新闻。如今,他家门前的池塘生境也正在恢复。他同时欣慰的是,就在上个月,志愿者们又在这里拍摄到了“老朋友”们的身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国宝”鸭来到我的家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