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周振甫先生和他的四部例话

发稿时间:2022-10-18 06:2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海涛 中国青年网

  先祖父周振甫先生的四部例话——《诗词例话》《文章例话》《文学风格例话》《小说例话》,是他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普及著述之一。今年9月,四部例话再度付梓。新版不仅吸纳周振甫先生历次修订、增补内容,而且结合近些年古籍研究整理的成果进行校勘,并在版面、印刷、装帧等方面力求极致,使之成为目前为止最好的版本。

  ——————————

  说到《诗词例话》的编著背景,周振甫先生1989年在《文史知识》上发表的《从谈到我的学习》说:“1961年,我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工作。当时,我的工作比较清闲,就想替出版社编《诗词例话》,得到了室主任章学新同志的同意。我就手头的《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以及《人间词话》《蕙风词话》等书来看,只取结合具体例子来谈的,作些学习。”

  从1960年到1961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周振甫利用清闲时间,埋首古文献堆中,潜心钻研,日积月累,书稿慢慢积案盈尺。这两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先祖母张韫玉曾回忆,尽管周先生保命的粮食供应还有,但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他也患上营养不良症,手脚浮肿严重。

  抗战时期,身在开明书店的周先生,参与钱锺书先生《谈艺录》的编校工作,这成为两人几十年友谊的开端。钱先生在《谈艺录·自序》中说:“《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如果用“忧患之书”形容《诗词例话》写作的初衷,或许也符合周先生的本意。

  初版时,《诗词例话》的篇幅只有15万字,仅相当于现在版本的一半。全书分“欣赏与阅读”“写作”“修辞”“风格”“文艺论”五部分,对古典诗词创作做了系统归纳与论述,为读者阅读欣赏古典诗词提供了一整套方法论。周先生在“欣赏与阅读”部分的十个小专题中,用“忌穿凿”“忌执着”“忌片面”三个专题,旁征博引,讲古人读诗、评诗穿凿附会的案例。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媒体报道周先生与《诗词例话》的故事时,注意到一个细节:周先生向社领导提交文稿时,提出是利用工作时间写的,所以不要稿酬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典文学整理出版事业受冲击的背景下,《诗词例话》成为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至70年代末二版时,印数已有66万册。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先生在《中华读书报》上的回忆文章《春雨润物细无声——周振甫先生琐忆》中说, “我们这一代人知道周振甫先生,大多是从一本薄薄的小书《诗词例话》开始的。《诗词例话》于1979年修订再版,那一年我刚进大学,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够读到的最好的古典诗词入门书。”

  引导年轻人探究古典文化之美,寻找民族生生不息的诗心文心,从而让社会不为反文化的逆流裹挟——这是沉重时代里,许多老知识分子心中的坚守。

  1971年,周先生结束了在安徽潢川“五七干校”近两年的放牛生涯,被点名回京,参加二十四史的点校整理工作。有学者曾撰文记叙了每逢周末,几个文学青年赶到周宅,听周振甫义务讲授《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古文的事情。他们一听就是两年,这一时间跨度正好贯穿了周先生点校《明史》的全过程。

  有关这样“义务教学”的记忆,一直残存在笔者少时的记忆里。在无数个周末的午后,还在上小学的笔者从午睡中醒来,懵懂中经常看到小书房里,周先生正用他终身未改的浙江口音,给一个或几个年轻人讲解着古典文学。听者的职业五花八门,有准备高考的学生,有古典诗词爱好者,也有周先生某部著述的读者,其中一位是邻近邮局的工作人员——隐约记得,她是《诗词例话》的读者,打算参加成人高考……

  周振甫先生是钱锺书先生的大作《谈艺录》《管锥编》的责任编辑,一位是作者,一位是编辑,两位先生的友谊因此被出版界、编辑界引为佳话。

  笔者小时候武侠看得多,凡事总想追问谁是“天下第一”,记得曾问周先生,“现在中国谁的学问最大?”周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当然是钱先生。”在周先生眼里,钱先生“亦友亦师”,但周先生在无锡国专念书时,钱先生的父亲钱基博老先生是老师,所以无法再尊称钱锺书先生为师了。但这丝毫不减周先生对钱锺书先生的极度推崇。在系列例话里,大量引用钱先生的作品,将他与古代大儒、文学大家相提并论,是周先生致敬钱先生的一种特殊方式吧。

  周海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周振甫先生和他的四部例话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