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徐欣怡
“十一”长假刚过,你的出游体验如何?提升出游体验,景区需要怎么做?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提升出行体验,72.9%的受访者期待景区因地制宜,推出契合游客需求的个性化产品,57.6%的受访者期待发展周边饮食、住宿等配套产业。
72.9%受访者期待景区因地制宜,推出契合游客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湖北宜昌教师孙全非常喜欢民俗文化,经常去相关的旅游景点,“我希望有更多民俗文化的体验活动,比如沉浸式表演,或者能让游客深度参与的项目。之前看过民俗表演,表演者穿着少数民族的衣服跳当地的舞蹈,新颖有趣,互动性强。这样的表演收费高一点我也可以接受。但如果演出形式单一,很无趣,收费还很高,大家的体验感就不好了”。
提升出行体验,72.9%的受访者期待景区因地制宜,推出契合游客需求的个性化产品,57.6%的受访者期待发展周边饮食、住宿等配套产业,56.5%的受访者建议提升景点周边基础设施建设,50.7%的受访者建议定期推出不同主题的活动,增加趣味性,50.1%的受访者建议积极开发二次消费产品,不断丰富游客选择,40.7%的受访者建议注重员工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浙江杭州某公司职员徐菁希望景区可以维持好整体环境,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比如景区周围的农家乐、旅店等都要提高品质,同时推出一些个性化的产品、纪念品。
“现在大家都很喜欢传统文化。一些历史感很强的景区,可以提供换装服务,让大家穿上相应朝代的服饰,参与更多有沉浸感、参与感的项目,体验会非常特别。”浙江杭州某高校在读研究生于伊琪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刘德谦建议,提升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比如说博物馆,静态的展出是很重要的,能增加大家的系统知识,但我们还应该探索在展出中增加游客的参与性,让文物“动起来”。“有一次我去参观河南省博物馆,有编钟等乐器的演出,讲解的人对古典乐很了解,可以对各种乐器,以及上面的绘画,做出生动的讲解,让大家的认识更系统、体验更好”。
孙全觉得景区可以挖掘自己的优势,在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增加项目,游客能收获在其他地方没有的体验,才会愿意来消费。
68.8%受访者表示出行要自觉遵守当地疫情防控管理规定
当下全国多地疫情仍然反复,68.8%的受访者表示出行要自觉遵守当地疫情防控管理规定,65.3%的受访者建议注意个人卫生防护,60.2%的受访者建议避免扎堆,错峰出游,56.8%的受访者建议出行遵守景点限流措施,提早预约,56.3%的受访者建议游玩就餐前洗手消毒,使用公筷,53.0%的受访者建议尽量与游人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49.8%的受访者建议文明出游,爱护生态环境。
孙全建议,在出游之前就要关注一下自己所在区域和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注意自身防护,准备好一些必备的防护用品。
于伊琪说,现在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很多景点限流,这样反而提升了游客的出游体验,一天内进入景点的人不多,不会出现来景点“看人”的情况。
刘德谦说,当下疫情防控还是第一位的,不管是招揽游客的措施,还是旅客出游的选择,都应该谨慎一些。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选择适当出游。
于伊琪认为,首先要注意当地的防疫政策,因为有些地方需要提交48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去之前要把这些事情都计划好。
徐菁觉得出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好疫情防护,比如出门一定要记得带口罩,也要调查清楚所在地的疫情防控政策,是不是需要提供核酸检测证明等。同时还要保护我们的环境,文明出游,不要随地乱扔垃圾。
于伊琪也表示,不要去人流量过于密集的地方,不要参加大型聚会,尽量去看室外的自然风光。
受访者中,一线城市的占36.3%,二线城市的占39.9%,三线城市的占15.7%,城镇或县城的占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