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但直到1938年才在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校友郭大力等人历经数年的艰辛努力下,才有了首个中文全译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年轻的郭大力为什么会选择翻译《资本论》?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夏大学的最初校址建在上海市胶州路,属于工人的集聚地,学生平时能与工人密切接触,并了解无产阶级的处境。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的影响下,郭大力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尝试着翻译《资本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更是让郭大力认识到,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才能改变中国,这进一步激发他翻译《资本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