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台风“梅花”逼近浙江沿海 渔船已进港避风做好应对

发稿时间:2022-09-14 09:54:00 来源:钱江晚报 中国青年网

  “梅花”逼近浙江沿海,钱报两路记者分赴舟山沈家门和宁波象山

  众多渔船已进港避风,赶在暴风雨来临前,做好诸多应对——

  备齐菜绑紧绳,船老大静待风过

  台风“梅花”挟风带雨正逼近浙江沿海,可能受到正面冲击的舟山、宁波等地,那里的人们准备好了吗?

  昨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兵分两路,分别来到舟山沈家门和宁波象山,看看台风前夕,港内避风渔船上的渔民情况如何。

  舟山沈家门

  能固定的都固定好,船上缆绳绑很多圈

  9月13日,晚上7点。夜幕下的舟山普陀区沈家门渔港,亮着点点灯火,粗粗的缆绳系在缆桩上,进港避风的渔船一艘艘排列整齐,随着波涛微微上下起伏。

  微风,空中不时飘落几滴小雨。看惯了台风的船老大们知道,这只是台风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从杭州驱车赶到舟山普陀区沈家门渔港码头,从堤岸下去的码头入口已经被防汛板拦住,四周堆好了沙袋,在此值守的二渔公司芮队长告诉我们,今天一天都在“抗台”。“我们把周边能固定的公共设施都固定了,在主要通道摆放防汛板和沙袋。”风雨如果变大了,每隔一到两小时,芮队长就要到码头和堤岸上巡逻,看看加固措施牢不牢靠。

  走下码头,一条小船从远处驶来,船上下来两三个人。“他们是船上的渔民,下来拿菜的。”芮队长介绍,港里渔船多,离岸较远的渔船就靠小船摆渡,来拿菜和基本生活用品。

  “船老大给我们买了菜送过来,我们下去拿。”其中一位大哥和我们搭话,他叫王跃兵,贵州遵义人,已经捕了二十多年的鱼。上半年他在广东捕鱼,下半年来舟山捕捞梭子蟹。

  两天前,他所在的渔船在朱家尖附近海域作业,“我们收到渔业局的通知就马上进港了,台风来了肯定要进港躲躲的,只要进港,基本就不会有事情。”

  在海上闯了几十年,王跃兵对台风已经习以为常,但防台措施还是要做,船上一定要有人值守,万一缆绳松了出事就麻烦了,“你看我们船上的缆绳,绑了很多圈,而且多绑了几个缆桩,为的就是防台,怕风大松动了。”

  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记者陪着王跃兵上岸拿菜,船老大送来的菜很新鲜,包心菜、一整个冬瓜、牛肉……“够我们一船人吃两三天了,等到台风过去我们马上就要开船了。”

  港内风平浪静,王跃兵在等台风过去。

  宁波象山

  每艘船都有人值守,大点的船有两三个人

  昨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另一路记者来到刚举行过祭海仪式的象山东门渔村,沿海路边很多口子已经装了挡板,并用沙袋结实地堵着,以免涨潮时海水倒灌。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几天前,村里就组织党员和志愿者把岸边的口子封得严严实实。

  很多渔船已经转移到蟹钳港和崇站港避风锚地,这两个锚地是象山安全指数最高的避风港,可抵御13~17级台风。上午10时许,崇站港锚地正下着雨。

  站在桥上,一眼望去,都是密密麻麻停靠在一起的渔船,绝大多数都是象山籍的。渔船用比拇指还粗的绳子系在固定平台上,相邻的船只也用绳子连牢。

  记者在桥上遇到一位吴姓船老大。他淋着雨走过来,“10日听到台风消息,渔业部门就叫我们回来了,今天早上从高塘的码头转移到这里。”吴老大说,这里很安全,每年来台风时,都会来这里避风。船上共有四个人,粮食和菜都备齐了。

  雨越下越大,记者登上几艘像“连体”一样的渔船甲板,有四位渔民兄弟正蹲在船楼边吃午饭。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聊天,看到记者,还热情地打招呼,“你吃过饭没,不如坐下来一起吃。”

  记者进到厨房,冰箱里装满了蔬菜和肉类。“这些菜前两天刚买的,可以吃7天。”船主告诉记者。

  攀谈中了解到,这是一艘来自鹤浦镇的渔运船,是专门运梭子蟹的。而船尾吃饭的四位鹤浦老乡各有四条小船,是专门捕捞梭子蟹的,都是小船。

  “台风来的时候,还是挺可怕的。”船老大周师傅说,他们这种小船,每艘船就一个人,台风期间都会留在船上。“风来的时候,相邻的船肯定会摇晃,发生磕碰,留个人值守是为了保证船的安全。”

  象山县水利和渔业局工作人员徐锦涛告诉记者,象山共有2500多艘渔船,截至昨天下午5点,光是蟹钳港和崇站港就停了约2000艘。“我们要求每艘船都有人员值守,稍大一点的船,至少要留两三个人。”徐锦涛说。

  本报记者 周夏林 刘栋 郑阳 唐旭锋 通讯员 王哲莹 金晓巍

责任编辑:任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