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杨莹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记者从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获悉,近日,检察院对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提起公诉。被告人许某某等6人以提供养老服务为说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400余万元,其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投资10万元,年息是11%;投资50万元,年息是12%。购买这款养老产品不仅保本付息,而且投资越多,利息就越高。”2017年6月,赵阿姨从老姐妹处听说了一款养老产品投资理财项目。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赵阿姨先投资了5万元。2018年,这笔理财产品到期,赵阿姨如约拿到了利息。业务员赵某某进一步向赵阿姨介绍,表示只要其加入公司会员,就可以参加公司组织的旅游、健身、唱歌、兴趣班等各种活动。
架不住业务员软磨硬泡,赵阿姨去了活动现场。据她说:“台上他们把这个养老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台下有不少购买理财产品的老年人,我还看到了好多老熟人,大家最开始都拿到了高额回报,就信了这个公司具有正规的经营资质。”于是,赵阿姨和老伴陆续投资了30余万元。
2020年6月,公安机关在楼宇排摸中发现该养老服务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经查,该公司披着养老服务的“马甲”,实际上未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在上海市各区开设线下门店,宣传发展养老产业、提供养老服务,通过承诺充值后返还折扣优惠等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受公司实际控制人钟某某(另案处理)等人雇佣,许某某、赵某某等6名被告人分别担任涉案门店挂名副店长、店长助理、财务及业务员,在此期间采用上述方式与160余名集资参与人签订投资协议,吸收公众资金。
被告人许某某交代说:“一些老年人经常来店里吃饭,我每天都会烧十几个人的饭菜。很多客户都觉得我很好,他们到店里要买理财产品,我就以业务员的身份给他们介绍,然后帮他们刷卡、签合同,收取的款项打进了公司账户。”
有被骗的老年人坦言:“我们也不太懂公司具体做什么的,只要利息兑付正常、及时,我们就觉得可以投资。”
检察官提醒,投资有风险,切勿轻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的宣传。老年人在投资理财前要多与子女及相关专业人士沟通商量,莫因贪小便宜丢了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