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在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王闰泽/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肖力铭 李小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来自陕西的中学生毛婷端起刚从灶台烧完的菜,让带队老师给她拍了一张照片:“这是我第一次做饭,我想让父母看见,让他们知道我长大了。”
照片上,晚霞的余晖铺洒在地上,毛婷的手因洗锅划伤贴着创可贴,但脸上的笑容却如花般灿烂。
8月5日下午,第七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的参训学生们来到陆军工程大学溧水营区,进行野外生存、行军拉练等课目的训练。
金陵八月,烈日灼灼。行军途中,尽管汗水不断顺着衣服往下滴,但丝毫没有影响学生们的参训热情。罗启轩是一名来自广西桂林的女中学生,来到行军休息点,她为大家表演了一套国家规定拳,抡臂、转身、歇步、亮掌……动作行云流水、虎虎生风,现场掌声连连,喝彩声不断。
在溧水营区某开阔地域,28个散烟灶边,参训学生们分工合作,生火造饭。灶旁是用泥垒起的“餐桌”,上面放着分发的牛肉、鸡蛋、黄瓜、胡萝卜等食材。
本次训练营为体现野外生存特色,一律用打火石生火。“感觉手很烫,像在燃烧一样。”来自四川的大学生杨泞泞觉得“新鲜、有趣”,拿着打火石刚把自己班里的火点燃,马上又跑到其他灶台上帮同伴们生火去了。
“战士责任重呀嘿,军事要过硬呼嘿……”饭前一支歌,学生们整齐响亮地唱起了《爱军习武歌》。夕阳西下,夜幕被灶台的火光点亮,大家以班为单位围坐在“灶台”旁,兴致勃勃,大快朵颐。
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余名青年学生,已经在第七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度过了6个日夜。他们完成了战术基础与防护、战伤医疗救护、队列、手榴弹投掷和格斗术等课目训练,身上也渐渐地有了一点“兵味”。
“学生们在队列行进中,会下意识注意队列是否整齐,喊口号也从刚来时的羞涩、‘放不开’到现在用尽力气‘吼’出来……”带训班长刘淑婷看着身旁正在吃饭的学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们的变化,让我感到很自豪”。
夜色降临,训练课目全部结束,学生们登上返程的大巴。隔着车窗,杨泞泞不停地挥舞着手臂,笑着同训练营志愿者们打招呼,脸上两个浅浅的酒窝若隐若现。回到宿舍,她摊开日记本,郑重写下“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随后,她拿出作战靴认真擦了起来。
“我要把战靴擦亮,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明天的到来。”她说。
(易思睿提供部分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