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一场线上线下的“撕扯” 一个具有公共意义的命题

发稿时间:2022-08-10 14:4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秦川 中国青年网

  陕西西安某高校教师张某,近几年遇到了梦魇般的烦心事。据红星新闻报道,4年前,张某开启直播,在某短视频平台拥有千万粉丝量。其间,几则掐头去尾的视频截图,扑面而来的煽动性言论,把她推进舆论深渊。特别是一个叫“大某某农场”的账号,不断发视频谈论她,双方撕扯不休,引发一场从线上到线下的“网暴”纠缠。无奈之下,张某将对方告上法庭,如今正等待开庭。

  张某跟“大某某农场”账号运营者李某的过节,是否如张某所称的那样?两人撕扯多年而不能消停,究竟有何原因?有关这些问题,尚需更多事实呈现。目前,张某已经公开表达自己的态度,李某的说法也需要展现出来。这场官司即将开庭,将带来哪些信息量,拭目以待。

  就目前公开的情况看,张某的遭遇令人不寒而栗。她的错愕、委屈、愤懑,乃至近乎崩溃,都让人感同身受。正如报道所称,张某的状态糟糕,2021年8月,她被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诊断为焦虑状态、失眠、抑郁状态。她遇到的那些事,搁在谁身上恐怕都很难承受,也很难忍受。没完没了的裹挟,无休止的举报,以及无处不在的纠缠,让人不得安生。

  这场由线上转向线下的事件,是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标本,有太多可剖析的“看点”,在当下的舆论生态中颇具典型意义。

  张某作为网络“大V”,有流量,有影响力,也有变现的能力,被人“盯上”并不奇怪。问题是,谁能经得起放大镜般的检视?特别是一些网友几乎全天候地盯着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哪怕是一个口误,一个无关宏旨的玩笑,都能被聚焦,被放大,被贴上标签时,谁又能承受?

  在一些平台上,确实生存着一类“寄生”群体,他们为了“吸粉”无所不用其极,“谁火了谁就要遭殃”,谁有人气就碰瓷谁。一般来说,这类“寄生”群体有三招达到个人目的。先是“引爆”,即找到目标“大V”后,监控这个人的言行,找到口实后便制造话题、引爆情绪,吸引网友关注;接着“网暴”,动员同路人或不明真相的网友攻击目标“大V”;最后,就是举报。

  让张某最苦不堪言的就是举报。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每一次举报看起来没对我造成实质性伤害,可我是刚入职的一个老师,天天接收信访举报资料,上到陕西省教育厅、教工委,下到我们学校党委、纪委、教工部、研究生院宣传部、人事处、学院纪委、二级学院等一系列领导,都得围着她的一个信访去回复,我的压力很大。”

  有人说,对那些吹毛求疵的、专业碰瓷的要置之不理,一认真就输了,一理就中套了,一反击就被牛皮糖粘上了。但问题是,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只会让对方更加猖狂。维护自身权利,法律不是唯一的手段,在很多情况下却是最好的手段。

  张某与李某的“恩怨”,不只是简单的私人叙事,而是具有公共意义的社会命题。期待法庭的审理能让公众看清是非曲直。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就该让“网暴”者付出代价,让以构陷为乐事的人付出代价,让随意攻击他人之后扬长而去的人付出代价。

原标题:一场线上线下的“撕扯” 一个具有公共意义的命题
责任编辑:白珂嘉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