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研究成果。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昆明7月29日电 (记者 胡远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9日发布消息称,中外科学家联合研究揭示了一类非绿色植物在水生环境中的传粉新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
论文作者之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宗昕介绍,一般我们认识的植物为绿色植物,其与其它真核生物大约在10亿年前发生分化。而在12亿年前,占据地球绝大部分的是海洋,此时红藻类起源。红藻类在很长地质历史时期占据了地球自养生物的主体,直到约5亿年前绿色植物开始从海洋登陆。现如今,占据地球70%表面的海洋中依然兴盛着各个不同门类的“藻类”,包括灰藻、红藻和多种多样的绿藻等。
任宗昕称,通常认为的传粉只发生在种子植物中。通过媒介实现传粉的植物物种占据了现今地球陆地植物的大多数,而水生环境中沉水的水生被子植物往往通过水流进行传粉。那么在绿色植物起源之前或者从水生环境登陆之前,是否有传粉现象的存在呢?海洋中常见的红藻类是否存在类似于被子植物的传粉现象呢?
图为红藻。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研究人员发现,红藻纲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藻类由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等足目盖鳃水虱科盖鳃水虱属动物实现雄配子体到雌性器官的传递,从而完成受精过程,是非绿色植物能够在水生环境中实现动物传粉的全新发现。传粉现象在红藻类中的发现,极大的扩展了依赖于动物传粉类群的范围。
“红藻类起源于12亿年前,而等足目甲壳动物起源于3亿年前。因此,这种原始的传粉互利关系可能已经存在了3亿年甚至更长时间。”任宗昕表示,由于红藻类物种多样性高,这类传粉现象在海洋中普遍性可能很高,意味着大量这样的互作关系可能尚未被揭示出来。
这一研究使得人们对传粉互作关系的认知从陆地扩展到了更加广阔的水下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