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北京东城打造“十分钟文化圈” 文化品质融入青砖绿瓦

发稿时间:2022-07-24 11:3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张敏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首届北京文化论坛进入倒计时。7月25日至26日,这场汇聚多位文化大咖、专家的盛会将在北京市东城区举行,传承、创新、互鉴是论坛的关键词,参会嘉宾将围绕文化创新如何赋能美好生活发表真知灼见。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东城区不断文化融合发展,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传承与创意设计相辅相成的特征,从艺术到非遗,从剧院到胡同,文化品质已融入古老的青砖绿瓦中,更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戏剧之城

  盛夏之夜,在东城,有多种打卡戏剧的可能:7月,中国儿童戏剧节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盛大开幕;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曹禺剧场和实验剧场,多部优秀剧目同时上演;中央歌剧院剧场的开幕演出月,为观众带来多场精彩演出。

  东城区共有剧场40个,占全市艺术类剧场总数量近1/3,其中有不少特色剧院是由老厂房改建,在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同时,也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77文创园内的77剧场以小而美的特点吸引着戏剧迷前来打卡。贾樟柯工作室、无用生活空间、单立人文化等多家知名企业也落户这里。而大半个世纪前,这里是北京胶印厂。

  77文创园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并成为喜欢青年人的打卡地。东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城区以剧场建设、剧目创作、品牌活动为重点内容,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戏剧品牌活动,凝聚了一批热爱戏剧的人才创作、交流,发展出蒸蒸日上的戏剧文化产业。

  为了丰富剧目,东城区构建了优质剧目东城首演机制、扶持机制,吸引国内外戏剧演出资源汇聚东城。同时,东城区开展城市之间互动交流和剧目巡演合作,并举办戏剧高峰对话活动,不断加强各种优势资源的交流。

  此外,东城区挖掘东城特色的文化内涵,先后推出了55部彰显东城元素、京味艺术的精品力作。

  博物馆之城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这些国家顶尖的博物馆均坐落在东城。东城区的博物馆不仅是古都历史的容器,也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近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放,立刻在社交媒体刷屏。李女士带着孩子一边参观一边仔细查阅资料,她说,“最鲜活的历史文化课堂就在家门口,博物馆的文化浸润让孩子在行走中受益匪浅。”

  作为红色文化的集聚承载地,东城区的博物馆自然与城市的气质和特征相伴而生。20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址即北大红楼)对公众开放,许多观众前来“打卡”。

  参观者走进这些展室,置身实景中,仿佛感受到热血青年的激情澎湃:“在这里,好像看到了不远的过去和为之奋斗的未来。”

  “看,高君宇牺牲时竟与我同岁”“缪伯英去世时也只有30岁,她是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在北大红楼的展厅里,几名青年驻足在一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基本情况表”下,感叹这些为革命牺牲的先烈。

  与此同时,东城区也一直在进行文化创新的探索,通过发布党史游学地图将这些博物馆、纪念馆串联起来,让年轻人愿意接近和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感触历史,从而汲取前进动力。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开放以来,吸引不少青年人打卡参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摄。

  直抵人心的感染力是博物馆最为宝贵的“软实力”。东城还把博物馆建到胡同里,带着几分亲切的市井情将现代艺术与京味文化融合在一起,亮出了东城的硬核“软实力”。比如,位于东四胡同77号的东四胡同博物馆用老物件讲述着老北京的胡同故事和文化。

  “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有!”作为东城居民张丽很自豪,“眼见着多层次、全类型的博物馆集群正在形成。”

  据悉,目前东城区注册备案博物馆数量37家,每10万人博物馆平均拥有量超5.2家,位于全市之首。各类博物馆犹如一本本百科全书,分门别类,展示着东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书香之城

  评价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市民是否爱读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东城区,大大小小的书店聚集着各个年龄段的人,读书成为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东城,图书馆覆盖了每个街道、处处散落着精心构筑的阅读空间,比如有几代人记忆里抹不去的国营旗舰书店王府井新华书店、三联韬奋书店、涵芬楼书店,还有更读书社等一批新型业态特色书店,以及文艺气息浓厚的“网红”码字人书店、坐落于南阳共享际的布衣古书局也坐落于东城,共同构成了东城的书店业态。

  在这样的基础上,东城持续将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打造集阅读、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阅读空间,建设“十分钟文化圈”,让阅读空间嵌入居民生活。

  家住景山附近的小毛刚放暑假,每周末早上都会到景山街道的“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来看书。“这里感觉氛围很好,而且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四合院名家约读’活动。”

  小毛的妈妈是名教师,只要平时没有课、不工作的时候,她会去家附近的图书馆里学习。“我平时要做科研,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图书馆学习氛围浓厚,当时选择在景山附近居住,也是喜欢东城的文化氛围。”

“美后肆时”阅读空间吸引了不少市民阅读。东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美后肆时”后院,休息区域为市民提供了放松休闲的场所。东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离“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不远的更读书社,是一家融合了图书馆、书店、咖啡茶饮、购物和文化沙龙的休闲空间。门口位置的蝴蝶鹿和创意“阅”造型,吸引了不少进店读者拍照“打卡”。

  除了别具风格的设计,更吸引读者的还是这家书店所营造的浓厚文化氛围,如定期举办的知名大咖分享会、特色艺术沙龙等。东城区创新推出的“馆店结合”新模式也在更读书社有了实践,即将公共图书馆和书店结合在一起,读者在这里只需交纳100元押金,就能在自助借阅机上办理首都联合读者卡,每次可以借阅10本书籍,享受舒适的阅读空间。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北京,书店不再是单一阅读场景,正逐步成为文化客厅、美学空间,成为群众身边的高品质文化空间。书店也逐渐成为东城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地标。

  据介绍,东城区拥有8个大型书城、近160家实体书店、5条慢生活书店探访路线,密织里城市阅读网络,万人拥有实体书店达到2.09家,有力地保障了“七有”“五性”民生需求。

责任编辑:任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