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的市场里,理应各种档次的商品都有,若是中高档唱主角,而“低档”不见了踪影,就不能说是一个合理的格局
“高价雪糕为什么卖不动了”,这个颇有信息含量的问题,一度登顶热搜。
只要是在今夏吃过雪糕或者关注过雪糕的人,都不难发现中高端雪糕占据市场优势地位、高价雪糕比比皆是的事实。10元一根、20元一根早就不算个事,66元一根的“贵族”雪糕也在人们的眼前骄傲地摇曳过。要不是“卖不动了”,价格破百也容易。
厂商在定价问题上享有的自主权当然值得尊重。只要合法合规,你定价1000元一根,也没人拦得住你。但别忘了,消费者同样可以任性地用脚投票。这是对等的。
高价雪糕现象的背后,是平价雪糕的难得一见。多家媒体最近调查发现,一元雪糕几乎买不到了,三元一根算是便宜的。
单纯从数字上来分析雪糕卖得贵不贵,确实有局限性。不少厂家也把原材料上涨、推广费用高企列为雪糕越来越贵的理由,但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如果按照原材料成本因素,雪糕定价每年涨6%才较为合理,但有些网红雪糕定价直接比大众款高出三四倍,非常不合理,是虚高,“其实售价在5元的冰淇淋,用的原材料和十几块钱的冰淇淋差不多。”
由此可见,有些“高价”真挺“虚”。明明大家都是一片草地上长出来的枝叶,你非得在标价上特立独行,以显示血统方面“我们不一样”,就有点扯大了。
厂商以“贵”为荣,自然有市场来检阅,遭到市场“收拾”并不奇怪。但值得追问的是,平价的雪糕哪儿去了?还能回归市场吗?
人们当然不会苛求雪糕都老老实实地做“一元雪糕”,毕竟,物价指数不能无视,而雪糕或冰棒卖一元钱,已经是颇为久远的事儿了,人们只是希望雪糕别一窝蜂地去做“雪糕刺客”,把人心“刺”得拔凉拔凉的。
一个正常的市场里,理应各种档次的商品都有,例如,在冰棒以分论价的时代,奶油冰棒和赤豆冰棒的共存。若是中高档唱主角,而“低档”不见了踪影,就不能说是一个合理的格局。
做生意不能只讲情怀,否则可能会赔钱、饿肚子,但也不能为了刻意远离情怀而到了连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都不顾的地步。就算你可以不把普通消费者当成你心中的“上帝”,但也没必要在雪糕的“摩天轮”上赖着不下来——小心冻着了。
雪糕也好,冰棒也罢,市井解渴之物罢了。你可以搞创新,给雪糕里加各种理念和“元素”,但把草根之物整成一副高深莫测、老百姓买不起的样子,真的好吗?回归“地面”,现在还来得及。
山东媒体说,一家老牌厂家新近推出了一元一根的“豆沙糕”冰棒。这个消息挺暖人的。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