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中央少年红军文旅小镇——黄坊乡红色文化遗址
1.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
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位于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逢源堂”,是福建省乃至全国首个“红军标语实体馆”——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的主馆。土地革命时期,中央红军曾多次进入永安市洪田镇开展革命活动,并在此驻扎。
1934年8月,由彭绍辉、肖华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将指挥部设在逢源堂,任务是阻止敌人西进和转移战略物资,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军标语。
其中有条标语书写着“中国共产青年团万岁”。这些红军标语直观、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确定的革命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了正确的政治导向作用,是中国革命斗争的珍贵信使,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央少年红军文旅小镇
1933年2月泰宁县城失守,中共泰宁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机关迁驻大田,大田区成为全县革命工作指挥中心。当时,大田人民为保卫红色苏维埃政权、捍卫革命胜利果实,有近千名子弟参加红军,三百多人参加苏区政府和革命工作。在众多红军队伍中,少共国际师和建黎泰模范少年先锋师在大田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许多永垂不朽、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大田乡党委、政府以“少年红军”为主题,串联大田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少年红军文化主题公园、少年红军展览馆、革命烈士纪念园等文化主题内容,着力打造“中央少年红军文旅小镇”红色品牌。
少年红军展览馆:位于大田村村部,是大田乡“中央少年红军文旅小镇”的核心建设项目。展览馆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集体公社礼堂及附属建筑改造而成,设置少年红军事迹主题展厅、苏区少年先锋队主题展厅、少年红军精神背景墙、瞭望塔等部分。该馆集中展示苏区少年先锋队历史和以闽赣革命根据地为主要战场的两支年轻队伍——“建黎泰模范少年先锋师”和“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的革命事迹,再现少年红军部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锤炼的光辉历程,从新的视角呈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工农红军和根据地人民保卫革命根据地、捍卫革命胜利果实的壮丽篇章。
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大田村集镇后山上,是在建黎泰模范少先师政委高传遴烈士墓遗址上修建的。纪念碑主碑由逐级抬高的二层基座构成,高7.1米,整个基座由花岗岩石材雕砌而成,边长8.1米。碑身正面上方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下方镌刻纪念碑碑文,左边镌刻大田籍革命烈士名录,右边镌刻高传遴烈士生平事迹。纪念碑用以纪念当时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大田红色土地上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3.黄坊乡红色文化遗址
黄坊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北部,距离县城约13公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坊一带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中心根据地之一,其中,邱家隘、将军殿、平寮等地是建宁苏区前哨保卫战的战略要地,具有悠久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底蕴深厚。
黄坊乡作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北面门户和建宁的主要战斗地,红军在邱家隘、将军殿等地组织了多次保卫战,也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战斗遗址。
中央苏区建宁保卫战陈列馆:该馆对原有的将上粮站仓库进行改造利用,以“第五次反‘围剿’建宁苏区保卫战中系列阻击战”和“少共国际师在建宁”等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为主题内容,集红色文化宣教和红色剧场礼堂等于一体。
纪念馆内部集中展示了四个板块: 第一版块,众志成城,浴血阻击;第二版块,烈火淬炼,无悔青春;第三版块,丰碑永恒,日月同辉;第四版块,红色记忆,铭记感动。
将军殿阻击战指挥部旧址:该旧址位于黄坊乡将上村,是一座重建于清代的庙宇。将军殿阻击战,是1934年5月红军在将军殿村(后更名为将上村)一带阻击国民党军北路军进攻建宁的战斗。1934年1月底至2月初,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建宁县北部第一道防线邱家隘阻击战失守后,夺路退到建宁的第二道防线将军殿。同年5月,红军第九军团第3师和第五军团第13师、第15师(少共国际师)在将军殿村一带,防守阻击国民党北路军周浑元部第5师、13师、96师、98师,将军殿庙就此被设为前线指挥部和临时红军医院。
将军殿阻击战遗址:该遗址位于黄坊乡将上村石坑杨坡寨一带,分上中下三层,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周边地带一制高点,是第五次反“围剿”建宁保卫战北线第二道防线(将军殿防线)的主阵地。
1934年1月底至2月初,红军在建宁与黎川交界的邱家隘一线阻击国民党军失利后,即撤至将军殿一带,在香炉峰、杨坡寨、蜜蜂山、浮沙峰等处构筑防御工事。1934年5月8日,国民党北路军第5师从邱家隘,第96、98师从黎川大坪分别向将军殿以西、以东红军阵地发起进攻。红军防守阻击部队第九军团第3师和第五军团第13、15师在各阵地与敌激战,在敌军飞机轰炸与山炮火力轰击下,被迫退守驻马寨防线,将军殿各阵地失守。
吴高群烈士墓:位于黄坊乡芦岭村徐竹坑右侧一山坡上,面积约100平方米。吴高群( 1910-1933),江西省上犹县人,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战士,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28团班长、排长、连党代表,第2纵队大队长,第11师第31团团长,红一军团第2师第5团团长,第2师师长,红五军团第15师(少共国际师)师长。1933年12月中旬,在江西黎川县团村战斗中负重伤,被送往建宁县黄坊乡芦岭村的红军医院(杨氏祠堂)救治,24日在建宁红军医院去世,是当时在建宁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
(团三明市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