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为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雾化、翻身、拍背、抽痰、导尿、抠大便、擦洗身子……近日,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清水河乡柳园村“90后”青年赵世磊,每天仅休息三四个小时,精心侍候已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回家保守治疗的爷爷218天直至其终老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每天6点眯会眼,9点多醒来,赵世磊就开始伺候病床上的爷爷赵恩民:每天6点、中午12点、晚上6点、深夜12点用针管各喂饭一次,下午喂一次蔬菜果汁,两小时喂一次水;嘴干用棉签沾点水、沾点香油湿湿防干裂;大小便失禁,大便下不来,全部用手抠出来;老人时常处于发烧、半休克状态,尤其入睡打鼾时,一口气上不来就要赶紧打电话、叫村医;稍有缓和,就开始雾化、翻身、拍背、导尿、打药、抽痰、擦洗身子……一直到忙到第二天早晨6点。
这样单调又复杂的日子,赵世磊紧张忙碌地重复了218天,陪伴病危爷爷直至终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催人泪下的新时代孝老敬亲情。
赵世磊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爷爷是当地十里八乡德高望重的文化人,从事教育工作一辈子,一个大家庭几代人培养出了十几个教师和好几个名牌大学生,穷滩区飞出“金凤凰”,这在当地是交口称赞的事儿。
成长于书香家庭,赵世磊从小在听爷爷讲故事中长大,常常在去赶集、听戏、理发、看斗羊的路上,听爷爷讲小英雄的故事、二十四孝故事、家庭长辈的奋斗故事、孝亲敬老故事等,耳濡目染,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爷爷常说的“做人要忠厚,子孙要孝顺”的家风家训,深深烙在赵世磊的脑海里,成为赵世磊人生的座右铭。
中学毕业后,赵世磊参军入伍。两年的义务兵生涯,磨练了其意志,培养了其军人的品格。由于表现优秀,获得不少荣誉,指导员找赵世磊谈话,想让他申请转士官,继续留在部队。考虑到爷爷、奶奶年逾古稀,父亲遭遇车祸导致腿部严重骨折拄着双拐,母亲又动过大手术行动不便,赵世磊婉言谢绝了指导员的一番好意,毅然返乡务农。
赵世磊主动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常常给爷爷、奶奶买个油炸糕、肉盒,陪老人拉拉家常,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儿,哄老人开心。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老人高兴地逢人就夸孙子懂事。赵世磊成了村里孝亲敬老的生动教材。
2017年,赵世磊的奶奶因病住院,赵世雷常年往返于濮阳——郑州——台前三地医院陪护奶奶看病,病重期间整夜难眠,直到2019年奶奶病逝。
2018年,赵世磊的爷爷赵恩民罹患脑萎缩和阿尔茨海默症,有时烦躁失忆找东西,凡事就要找孙子小磊。赵世磊总是耐心劝解,细心照料。
2021年夏,87岁高龄的爷爷赵恩民病情恶化大脑额叶出血,去濮阳一家医院治疗,赵世磊日夜守候在爷爷病床边。
8月7日,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建议回家保守治疗。
“尽管我们兄弟四人,但大哥退休后在山西居住,年逾花甲,不方便长期在家照顾老人;二哥和三哥因交通事故造成身体意外伤害,腿脚不便;我做扶贫工作,工作繁忙,只能周末、节假日回家看望老人;其他姊妹和子侄也是各有各的工作,长时间全天候伺候老人的担子就全靠侄子世磊,这孩子很细心,很孝顺,有小磊精心照顾老人,我们在外工作也安心。”赵世磊的四叔说。
“细心照料好老人是我们晚辈应尽的本分,爷爷多活一天是一天,看到老人心里很安慰。”赵世磊常常说。
“像这样有耐心地精细照料,没有褥疮,房间里没有任何异味,专业人员也很难达到。大夫说最多撑两个月,没想到撑了七八个月,病情这么严重,生命延续这么长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经常来出诊的台前县清水河乡卫生院副院长乔德聪感慨道。
从2021年8月7日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到2022年3月13日,赵世磊连续7个多月在病榻前昼夜悉心照料。
5月17日,在赵世磊的爷爷家,屋内屋外仍然摆设井井有条,床铺被褥整整齐齐。
“去年爷爷住院前,赵世磊自己手指骨折动过手术,由于忙着照料爷爷,一直腾不出时间来,钢板拆除手术也一拖再拖,直到爷爷去世后,才到县新区医院动了手术……”村医岳爱华说。
左邻右舍你一言我一语,对赵世磊赞不绝口。
“照顾老人天经地义,再说谁没有老的时候。”赵世磊的爱人对丈夫的孝心很是理解,给予丈夫精神上莫大支持。
赵世磊爱人在当地的公益岗工作,两个孩子在上幼儿园。由于赵世磊昼夜伺候爷爷,照顾孩子的重担全落在爱人身上。除了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还要上班、干农活、料理家务等,妻子却毫无怨言。
孝道在无言中传承。赵世磊的两个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平时有啥好吃的东西,总是先拿给老爷爷吃,“百善孝为先”的基因已深深根植在两个呀呀学语的孩子心里。
“世磊忠厚孝顺,不是偶然的。他这个大家庭老辈子就是教育世家、书香家庭,乐善助人,村里受其影响,也有了这种优良传统和好民风。”柳园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印说,下一步将通过讲家风家训、让二十四孝图墙体文化说话等方式,引导年轻人以赵世磊为榜样、为标杆,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浸润村风民风,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