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坚持系统观念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发稿时间:2022-05-10 06:20:00 作者:杨晓慧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东北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优良传统。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多种要素,探索形成“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扎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顶层设计 推进一体化领导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坚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深入推进“一体化领导”的体制机制。一是统筹全校思政工作各要素。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现实需要,学校党委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教职工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与决策;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统筹校院两级党建、思政研究力量和相关资源,推动学科思政创新发展。二是打通课堂主渠道与学工主阵地。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派教师到党委部门挂职或兼职、选拔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承担思政课专题教学任务并参与学科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上的融合、工作上的配合、资源上的整合。三是贯通大中小一体化思政体系。学校发挥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优势,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一体化机制,通过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共同开展思政理论和应用研究、共享教育资源等,着力构建全学段“大思政”格局。

  在此次吉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学校“一体化领导”的制度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校上下一盘棋,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学校执行静态管理政策后,为帮助学生解决静态管理带来的不便,学校党委连夜成立“学生宿舍临时党支部”,覆盖全校所有21个学生宿舍楼,每个楼层建立1个临时党小组。临时党支部书记由住校的学院党委书记或院长担任,骨干辅导员担任副书记,党小组成员由学生党员组成。临时党支部成立后,支部成员立即进驻学生宿舍楼,接管宿舍楼内所有工作。临时党支部书记们一边日夜坚守为保障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而全力以赴,一边不忘做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以及宿舍楼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他们把“大思政课”讲在冰天雪地的战疫阵地上,讲在别开生面的战疫第一线。

  加强队伍建设 保障专业化运行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解决“有人干”的职业化问题,又要解决“干得好”的专业化问题。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加强校本研修。连续多年以辅导员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周沙龙、月交流”活动,用“解剖麻雀”方式开展工作案例研究,提升辅导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已形成1000余个工作案例。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全校所有辅导员“舍小家、为大家”,冲在抗疫第一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校本研修搬到网络上,集体研究问题,互相学习借鉴,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安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强化系统培训。学校借助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平台,有针对性设计培训方案。将我校作为牵头单位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着力提升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

  学校思政队伍的专业化优势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严峻疫情,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学生政工干部第一时间入驻学校,建临时支部,入学生寝室,对接学生党支部,关心隔离监测和因防控管理未能返校的学生,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广大党员教师奋战“云端”,既开展课程教学,又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有的党员教师运用学生读书打卡、健身积分、制作防疫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充实自我。

  抓好关键要素 促进协同化育人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重点从课程体系、网络阵地、校本文化、师德师风等方面发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积极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突出前瞻性、协同性和可行性,以全环节融入、全学段覆盖、全过程把脉、全专业整合为目标,实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师课堂与学生课堂、大学课堂与中小学课堂协同合作。比如,将“四史”教育、伟大建党精神、抗疫精神等融入教材、带入课堂甚至战疫前线,让学生在生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网络建设方面,学校构筑“三微一端”、校园网站等融媒体矩阵,打造特色品牌栏目,秉持情感的温度、文化的厚度和思想的广度三维目标深度融合的运行理念,专业化、渗透式融入主流思想、观念和价值,牢牢占领网络无形教育阵地。面对严峻的抗疫形势,学校依托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宣传党和国家、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周密部署、生动实践和显著效果,有效纾解学生的焦虑,不断增强全校师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以校本文化建设为重点,围绕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师德文化、厚植学术文化主线,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校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研、讲、唱、画、图、视等方式,为师生配发《校史》书籍学习、设立专门课题研究、举办校史知识竞答、讲述学校早期建校史、重新录制校歌MV传唱、绘制编撰学校早期历史画册、制作早期历史宣传片等形式,重温建校历程,深化师生对学校75年办学历程与建党百年同频共振的思想认同。在教师工作方面,学校深挖师德典型,打造教育载体,在建党百年的“七一”前夕,为“红色理论家”、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百名“改革先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郑德荣同志坚立纪念碑。这是学校继建立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展室、树立郑德荣同志塑像后,为弘扬郑德荣精神精心打造的又一永久性教育载体。同时,学校还设立评选“郑德荣式好老师”荣誉称号,为学校创办、学科创建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和德高望重的荣誉教授拍摄微视频短片,弘扬“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

  多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培养了数十万优秀学子,涌现出全国“最美大学生”刘强、阿卜拉江等一批先进典型。东师人在国家基础教育一线和其他各条战线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实品格”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杨晓慧(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