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甘肃庆城:培养“田秀才”“土专家” 助力苹果产业蝶变升级

发稿时间:2022-04-23 15:3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处于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的核心区,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家住该县南庄乡东源村的徐进鹏就种了25年的苹果,供出3名大学生。

  图为徐进鹏在疏花

  理应是“老把式”,徐进鹏却坦言,自己这几年才真正“学会”种苹果——过去,他种乔化苹果树,果品质量差,一年到头就挣个辛苦钱;现在,他靠6亩果园,已成功脱贫。这前后转变,与庆城县瞄准主导产业,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理念息息相关。

  2012年,庆城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地共建苹果试验示范站,西农大选派4名专家常驻。有了“阵地”,甘肃省果业管理办公室、甘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的技术团队也来开展阶段性研究。

  庆城县又选拔11名本土人才,担任示范站“科研助理”,并借示范站技术优势,培养聘用100名果业专职农民技术员,采取“以点带面、以面带区”的方式,建立起领导包责任、技术人员包技术的“1+1”示范园包抓机制。

  “85后”青年樊良栋是第一批“科研助理”。2012年刚参加工作时,他连苗木品种都分不清,专家们带着他天天跑果园、做示范。而今,樊良栋已经成为果园管理的一把好手,还参与了示范站的科技创新项目。

  图为樊良栋在果园忙碌

  针对庆城县20年以上老果园较多,果园密闭、通风透光条件差、果品质量下降的现实情况,示范站提出“郁闭园提质增效”技术,通过隔行、隔株、梅花式间伐,改善了果品质量。

  结合当地“山旱地缺肥少水”的自然条件,示范站又提出“旱地矮化栽植”和“山地乔化短枝”,在提高机械化、省工省力的同时,将传统乔化栽植长达8年的挂果周期缩短到3年。

  西农大园艺学院赵政阳教授团队历经10余年育成的优质晚熟新品种苹果“瑞阳”“瑞雪”,被引进庆城县,亩产值达到20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一座集办公、实验室、培训教室、学员宿舍、学员餐厅、冷藏库为一体的果业科技培训服务中心在示范站落成,对果农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系统培训。在这里,果农开眼界、见实效,不久就成为科技创新的“拥趸者”。

  徐进鹏是代表——起初,他对新技术将信将疑,在樊良栋等人的反复游说下,他去了示范站参观,回来后,便毫不犹豫把果园全部更新为矮化密植果园,种上了蜜脆、瑞阳、瑞雪等新品种。2020年,市场行情好,徐进鹏6亩苹果卖了11万元。

  现在,只要不去果园忙活,他就会骑着电动车,来示范站“取经”。他还订了一本名为《西北园艺》果树综合性刊物,随时了解行业新动态。“要种好苹果,体力要跟上,思想更要跟上”“苹果不养门外汉”,这些话成了徐进鹏的“口头禅”。

  最近,在一个苹果种植交流群里,有人发了张“花心坏了”的图片,徐进鹏第一时间判定为“花腐病”,开出“甲基硫菌灵”的药方。

  樊良栋也动员父母对家里的8亩果园进行了升级改造。一有时间,他还会和其他科研助理走访全县17个乡镇的150多个建制村,现身说法,推广新技术。

  图为示范站绿意盎然

  庆城县果业中心主任徐巨涛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通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广标准化栽管技术,突出旱作农业发展方向,当前,庆城县走出一条生产投资小、果农收益高、群众分散经营与合作组织全程服务相结合的现代果业发展路子。2021年底,全县苹果产量达到21万吨,产值11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324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2%。

  下一步,庆城县还将继续更新栽植、高接换优,推广新优品种、培养“田秀才”“土专家”,争取到2023年,苹果产量达到24万吨,产值达到14亿元,全面实现三年倍增计划任务,建成庆城苹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