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编者按:近段时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震荡,A股、港股、海外中概股均有波动。有分析认为,市场对经济基本面是否稳中向好、稳增长政策能否发力见效、对外开放可否纵深推进、资本市场跨境监管协调能否尽快落地等问题存有疑虑。昨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有力回应市场担忧,稳定市场预期,多个市场应声反弹。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资本市场热点问题,廓清模糊认识,本报自今日起推出资本市场热点辨析栏目,敬请关注。
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国内外疫情反复以及市场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近段时间持续震荡。然而,开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的优异表现与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见效已充分表明,不仅今年经济发展迈出的第一步足够扎实,后续发展的步伐还将行稳致远,虎年经济稳中向好的新图景正愈发清晰。
2022年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已在前两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中充分显现。今年1~2月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均实现同比显著增长,释放阵阵暖意。前两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向好继续展现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带来的发展效应提升,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显著提升也说明年初以来各地纷纷加速上马重大项目的努力正在转化为发展动能。大中城市商品房住宅销售价格的整体环比回升与房地产行业生产指数的同比降幅收窄都表明房地产下行态势正有所减缓。
诚然,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压力挑战,维持经济发展持续恢复的走势还需上下一心的努力。但从全年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要素保障、发展动能与政策支撑看,经济发展全年持续恢复的主线未曾动摇,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曾改变。
应当看到,中国拥有较大体量的市场规模、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中国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峻挑战下保持着独特优势与经济韧性。去年超过114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与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为经济持续行稳打好了坚实地基。今年前两月宏观经济指标整体积极的态势,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向好恢复的势头。
粮食、能源、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事关民生福祉、宏观经济大盘。目前来看,我国稻谷、小麦等口粮库存充裕、供应充足,今年还将通过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等措施来加大玉米、大豆保供稳价工作力度。确保粮价稳、物价稳。同时,有关部门自开年以来持续强化煤炭、铁矿石现货和期货市场监管,并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局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当前煤炭产量充裕。重要矿产品的保供稳价也已成为国家发改委的全年重点工作。
从中长期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还将逐步显现。一系列“十四五”重大工程和补短板、促民生项目将持续开工建设,在未来不断拉动经济增长。各地大力推进的城市更新、公共服务补短板等领域也蕴含诸多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的加速转型升级与5G、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产业的蓬勃发展,都将带来新发展动能。另外,我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智慧零售、母婴育儿、家政服务、冰雪体验等消费新增长点逐渐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储备充足,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还将加力提效。3.65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资金有望在二季度提速发力,拉动后续基建投资增速。较上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近9.8万亿元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带来的效能将在全年后续时间逐步释放。受到各界热议的新组合式退税减税政策多数尚未实施,意味着约2.5万亿元的税收红利将在日后发力见效。各地楼市销售回暖则表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对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影响正逐步显现。
关于宏观经济运行,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已明确表态,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可以乐观展望,一季度乃至后续经济运行还将迎来更加积极的政策工具、尤其是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实施,提振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