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吴德沛:为老百姓守好健康之门
发稿时间:2022-03-04 09:00:00 作者: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顾佳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医生是生理上治病救人,政协委员是传达百姓的心声,两者相辅相成,都很重要。”日前,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医生的角色与政协委员的角色恰好身体与思想互补,能够使得相关政策今后能更加落到“点”上,“这也是我应尽的社会责任。”
这些年来,吴德沛一直都很忙,既送医疗服务,同时也搞卫生调研、提政协提案,传达党和政府的医疗卫生政策。
2021年,吴德沛在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下,赴江西省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
在革命老区,他运用在血液方面的专长,为当地的百姓义诊、到医院查房,还深入上饶、鹰潭两地的医院开展调研,讨论当地医院的学科发展。
吴德沛发现,革命老区的血液病治疗,整体治疗水平较低,造成病人舍近求远去大城市治病。尤其是一些地方高发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目前在我国两广地区、江西、海南等地均为高发区,患病率由东向西递增,国内中重型地贫患者因为治疗费用高、基层治疗水平不足、患者依从性低等原因,存活率极不理想。
据调查,因为血源紧张,54%的患者曾有异地就医经历,疫情使得这一困境更加突出。部分省份已将地贫纳入门诊特殊病慢性病(门特)范围,但在血源不稳定、患者无法在定点医院治疗的现实情况下,对患者帮助有限。患者普遍认为医疗费用非常重,异地就医报销难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吴德沛今年准备提交《关于以地中海贫血为试点,完善地方高发疾病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提案》,以我国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发的地中海贫血为试点,建立对于地方高发疾病的医疗保障指导体系。
今年的另一份提案则是关于苏州当地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生物科技基础研究和医药原始创新备受重视、生物科技等战新产业加速布局,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箭在弦上。
“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是苏州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若将来能够积极组建‘国家生物大分子药物产业创新中心’,以此联合行业内的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动能有着非常直观的作用。”吴德沛说。
他将在《关于提请国家层面支持江苏苏州创建国家生物大分子药物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提案》中,积极为苏州创新发展发声。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吴德沛提出了《关于构建“互联网+”医疗实践共享机制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以及《关于建立医学专科博物馆,传承好医学历史的提案》,也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回复,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医疗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
仅以此次苏州本轮疫情为例,苏城“互联网医院”接诊量翻倍、服务升级,多家医院还开设了医学咨询、慢病问诊复诊、开具药方和配送到家等服务。
在疫情期间,线上医疗服务得到了及时响应和更多保障,这也为互联网医院高效运转积累了成功经验。
2019年两会期间,吴德沛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强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您的提案我们落实得非常好,是2019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中最大的亮点。”江苏省卫健委于2020年初给吴德沛发来提案反馈信息,2019年江苏全省基层卫生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了1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2.6%。全省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比例达68.4%,较两年前提高4.4个百分点。2020年结合疫情,苏州血液科学科带头人吴德沛又提出了《加强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建议》,入选政协白皮书“参阅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苏大附一院作为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每年也都有实打实的帮扶计划,尤其是在健康扶贫方面。
仅2021年苏大附一院血液科的脚步遍布淮安、漳州、宜春、上饶、鹰潭,形式也多种多样,去淮安查房指导、去南昌公益义诊,与新疆克州人民医院远程宣教。
在血液病领域方面,国内开创了规模最大的血液重症病房,满足血液急危重患者需求,2021年抢救成功率96.7%,治愈好转率98.6%。
学科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设立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等专病门诊10个,每月开展疑难病例MDT(多学科诊疗模式)门诊。
围绕造血干细胞移植优势技术开展目标管理,2021年移植例数达1014例,“苏州模式”精准施策,造血干细胞移植数据库总量突破7000例,移植例数全球前列。
“我希望将来不仅能够带领血液科在医、教、研方面创新发展,还能够继续在委员履职方面,从更为广泛的层面,深入群众,帮助百姓。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吴德沛表示自己将继续为老百姓守好健康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