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谢雁冰)记者3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6.9万件,同比上升12.3%。其中,民事立案2万件,占立案总数的12%;行政立案14.9万件,占立案总数的88%。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5.9亿元。
当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宫鸣在发布会上通报了上述数据。
宫鸣说,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办案督促修复被损毁林地、耕地、草原、湿地面积共43万亩;督促修复被污染土壤47.8万亩;保护河道9000余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15.8万亩;处理固体废物420万吨;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5.9亿元。督促查处销售、收回流通中的假冒伪劣食品48万千克、假药和走私药品1400余千克。
宫鸣进一步介绍了2021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总体发展态势。一是办案量稳步上升,公益保护成效显著。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立案突破10万件,达到11.3万件,2019年为12.7万件,2020年为15.1万件,2021年为16.9万件。
二是各领域动态平衡,新领域有序拓展。持续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重中之重,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8.7万件,占立案总数的51.6%;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3万件,占立案总数的17.5%;“两个领域占全部公益诉讼案件的近七成。”宫鸣说。
与此同时,新领域不断拓展,办理公共安全、特殊群体利益保护等新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5万件,占立案总数的26.7%。此外,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制度规范不断完善,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国际合作也更加广泛。
“具体来看,2021年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以下亮点。”宫鸣首先提及,立法版图“大拓展”。2021年,安全生产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写入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在法定办案领域上形成了“4+5”格局,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4个诉讼法明确列举的领域和英烈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护5个单行法授权的领域。
“以立法版图为基础,检察机关科学布局公益诉讼检察架构,在传统法定领域继续深耕细作,在新增法定领域全面落实新法,在其他新领域积极推进立法进程。”宫鸣说。
此外,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全面守护群众个人信息,强化特定群体权益保护。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00余件。2021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领域共立案1036件,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立案3272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