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以“冬奥会上的女性力量”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表示,“北京冬奥会是有史以来女性运动员参与比例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参赛的比例达到了45%,同时,本届冬奥会也是女性运动员参与项目最多的一届冬奥会。”
北京冬奥“她力量”光芒闪耀、绽放异彩。借助冬奥大舞台,更多女性走到台前发光发亮——“天才少女”谷爱凌凌空腾起、雪地逆袭,为中国冬奥会代表团斩获一金一银;“四朝元老”徐梦桃终于圆梦,半月板被切除70%仍坚守赛场的付出让人动容;“最好的范可新”为祖国赢得“铜”样精彩,赛后她在冰面留下深情一吻;新晋解说“大魔王”王濛金句频现,一句出圈的“我的眼睛就是尺”令人难忘……
促进性别平等和提高女性体育参与率是国际奥委会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取得今天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
回首冬奥近百年历史,女性并非一开始就站在舞台中央——从参赛人数看,1924年夏慕尼冬季奥运会上,女性选手仅有十几人,总参赛运动员却有近300人;从开幕式旗手人选看,第三届冬奥会开幕式才出现第一位女旗手,而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女性旗手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3%;从赛程设置看,北京冬奥会新增了7个小项,其中2个是女子单项,4个是混合团体项目,充分考虑了女性运动员平等参赛问题。
北京冬奥会成史上“性别最平等”的冬奥会,这是时代的进步,也符合奥运精神的真义。奥运不是“男人的游戏”,它是以人类之名,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发起的冲击。在超越自我、战胜对手这件事上,“巾帼”与“须眉”拥有同样宽广的舞台。
从某种角度看,推动男女平等的奥运会,也承载着改善不同国家女性境遇的理想与使命。在本届冬奥会上,为促进性别平等,诠释“平等、尊重、理解、宽容”的奥林匹克精神内核,中国有承诺,也有行动。今年2月3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促进性别平等承诺》(以下简称《承诺》),在平等参赛、提供安全的体育运动环境、促进工作岗位性别平等和保证工作岗位平等权益等四方面做出14项承诺。
正如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姜秀花所说,《承诺》有助于进一步打破体育竞技场上的性别区隔,使女性的力量之美在赛场上自由绽放,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强大,也为建设更加平等包容的社会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
北京冬奥会为推动性别平等,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借助这场举世瞩目的赛事,启迪更多女性勇敢追逐梦想,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赛场上,“她力量”尽情绽放,靠的是突破极限的拼搏奋斗。赛场外,想要讲好“她故事”,必须有更加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现实中,“她力量”想要茁壮成长,离不开性别平等的文化土壤。对于不少领域存在的女性就业歧视、“母职惩罚”等问题,社会还需要有所重视,着力解决。
“女子能顶半边天”绝不是一句口号。在各行各业的阵地上,都有因“她”更闪耀的巾帼英雄。希望“性别平等”能照耀更多角落,共同为“半边天”搭起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赋予女性真正的勇气和自由,让赛场内外的每一个“她”都拥有冰雪般晶莹美好的人生。
白晶晶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