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主要经济数据。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551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高,但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3.9%,低于全年经济增速,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0.4%和4.4%,投资需求较弱,基建和地产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未来还需继续增强对基建的投资力度,同时通过局部风险有序释放来实现房地产“软着陆”。
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数字技术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助燃剂。不过,2021年,我国还面临一定的供给冲击,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能耗双控政策所致,在2022年还将持续推进“保供稳价”工作,保持国内物价水平的长期稳定。
从消费端来看,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就业和收入的增长为消费的恢复性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货物进出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货物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1.5%、21.2%,贸易结构正在持续优化,实现了以内需拉动进口、外需促进出口的目的。
2021年GDP增速高于政府工作报告中6%以上的预期目标,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充足的韧性和潜力。在有效防疫隔离和大规模疫苗接种的有力措施下,我国复工复产成果显著,经济恢复稳健增长态势。
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政策方针和包容开放的发展路线。
首先,我国始终坚持数字经济战略部署,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基础研究决定着科技创新的动力,更是增强国力的重要保障。唯有不断加大创新,在科技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才能真正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近年来持续出台关于数字经济的政策,显示出我国对于科技自强自立的决心和毅力,只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用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才能提高自身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同时保持数字领域的领先优势,持续增强经济的发展韧性。
其次,我国经济遵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发展思想。无论是《巴黎协定》的签署还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达成,都充分展现出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承担起的国际责任,也体现出我国秉承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和价值内涵。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我国都将步伐坚实地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征程上,致力于在全球构建包容共享的发展规则和秩序,提升自身在全球分工体系和价值链上的地位和话语权,通过包容开放的发展路线增强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同时增强对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抗压抗逆能力。
不可否认,2021年四个季度增速分别为18.3%、7.9%、4.9%和4.0%,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压力在持续增大。在2022年,我国经济还将继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带来的三重压力,“稳”字当头成为未来一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但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的释放,出口和投资继续发力,以创新带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经济仍将迎难而上、行稳致远。
(作者系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盘和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