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
网友留言孕妇等待核酸证明办理入院,深圳卫健委一句回复“电话发我”,被众网友盛赞上了热搜。
短暂有力的回复背后,是急人所急、时不我待的急切,是舍我其谁、马上就办的担当。
△深圳卫健委的回复信息随即登上微博热搜头条。
防疫本身就是为了百姓的生命健康,这样的担当阐释了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应有之义。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散点多发的疫情是对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资源储备、医疗服务、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考验。包括深圳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在防疫中交出了优秀的“作业”。
在这些“作业”里,除了“电话发我”这种及时担当,还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服务。以深圳为例,在多个隔离点酒店配备了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守心理咨询原则:倾听、尊重、接纳和积极关注;不批判、不指责。
2、遵守伦理守则总则: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
3、遵守保密原则,尊重隐私权。
心理咨询师通过对每个客人电话访谈内容和各组工作人员的反馈,针对客人的心理测评问卷(包括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失眠量表),进行心理健康和风险等级评估,将心理健康分为四个级别。
对于心理健康一、二级的客人,平时做好电话随访工作。
对筛查出心理健康三级、四级及精神类病史的客人,会特别关注和跟进。
如有“严重心理和精神障碍”病史客人,需要申请人文转居家,及时做好会诊工作和跟 进工作。
对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孕产妇及疾病的客人,做好特别关爱服务。
对每个客人完成从入住到解除隔离,建立一人一档案及相关服务工作台账。录入新系 统模块里对客人心理评估和巡诊记录等工作。
数据显示,我国约150万获证心理咨询师,但是仅有4万多人在从事心理咨询专职或兼职工作,有九成多的心理咨询师持证而未从业。在如此紧张情况下, 招募众多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南山区九州瑾程酒店,一位叫朱永宁的心理咨询师在工作笔记中记录,2020 年1月至4月就接受了疫情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理论及督导的培训。 当年4 月起开始至今在深圳隔离酒店从事公益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2019年底暴发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初组织心理咨询师培训,从这个时间段可以看出,深圳在防疫心理服务的工作着手还是比较早。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心理咨询师也是心细如发,从饮食口味的照顾,到隔离人员精神问题的警惕,都在他们的注意力扫描范围。
对在隔离酒店遇到有严重心理和精神障碍病史的客人(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 ,高度注意他们的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呼吸,体会其情感的细微变化(情绪低落的、高涨的、 激动的、焦躁的、伤感的、沉默的、沮丧的、低沉的等), 科学回应客人,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产生彼此信任感。
对“焦虑症”病史的客人,细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症”,这个群体内心充满恐惧,没有安全感,自信不足,常伴有躯体症状,如头晕、头痛、肠胃不适等,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优势和优点,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
“恐怖症”病史客人也在心理咨询师的重点关注名单内,这类人在封闭的环境容易产生紧张、害怕、 恐惧等,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植物神经反应,像心慌、气短、胸闷,甚至会出现发抖、出汗等等。工作方法注意建立好信任关系,增加安全感。
这种关怀大大降低了隔离人员对防疫隔离管控措施的抵触感,调动了他们积极配合防疫隔离、检测、回访等措施的积极性。
很多隔离人员留言感谢,还有很多人在解除隔离后依然与心理咨询师保持联系。朱永宁的笔记中记载了这样几则留言。
“朱老师您好,我已在昨天顺利地回到家中隔离了,非常感谢您的帮助,在您的爱心和专业学识的帮助和鼓励下,让我放松了许多,在这特殊的时期遇到你,得到您的开导和鼓励, 让我感觉非常地温暖,再一次感谢你的帮助,祝您工作愉快,一切顺利。”
“我们是海外的船员,朱老师从第一天开始,就给我们每个人打电话问候,通过我们聊天时 的语音、声音、语气来获知,我们每个人的状况,针对每个人沟通了解到了,大家期望和需 求,能够及时调整我们精神状况,帮助我们疏导心理困惑等.....”
“尊敬朱医生:晚上好,我即将结束医学隔离,在隔离期间,你用热情的服务,让我倍感亲切,用专业的医师水准,让我深感荣幸,无论心灵疏导,还是生活上帮助,都是无微不至, 关爱有加,在此我深表感谢,谢谢你一路的陪伴与呵护,我们将带着温暖和爱回家。”
除了隔离点,深圳市在全市公布了心理援助热线电子地图,让市民足不出户、一键拨打“安心热线”,即可获得专业心理辅导。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许这种从“心”开始的工作,这种将心比心的换位,这种心心相系的联结,才是小到一个岗位、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做好防疫工作的最大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