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秋招季结束:企业热衷购买技能 制造业仍缺人

发稿时间:2021-12-16 10: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孟佩佩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今年的秋招季基本结束,前程无忧日前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9月1日至今,其招聘平台去重发布的应届生招聘职位60.3万条,招聘人数103.5万人,是2020秋招(2021应届毕业生)同期的1.8倍。参与秋招季的企业雇主中,七成以上雇主的招聘量超过了2020届毕业生招聘量,43%的雇主招聘量达到了3年来的最大值。

  数字化和疫情的双重作用下,众多行业的生态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招聘需求也重返热潮。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如今,企业更倾向购买技能而非经验,纷纷加码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数量。与此同时,95后和00后们善用数字工具,更倾向分散、灵活和出新出奇的网络世界,企业强烈感受到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已成为挑战,在巨大的招聘数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争取未来人才的考虑而进行的人才储备。”

  半导体企业招聘计划完成率不足 电子商务招聘量首跌

  调查显示,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年的秋招中最“炙手可热”。受访的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历毕业生中,人均工作机会4.2个,雇主提供的薪酬水平也“你追我赶”。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和多国将“芯片”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促使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扩产和建厂。用人需求在校招和社招端都“火箭式”上升。参加调查的187家半导体企业中超过一半招聘计划完成率不足60%。“缺芯”不仅使半导体研发、设计、生产等产业链上的企业疯狂抢人,也连带软件开发、汽车和零配件等行业的雇主倍增招聘计划。电子、计算机、能源和材料等专业,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行情大涨。

  生物制药行业(健康产业)的毕业生需求保持了2020年的强劲势头,招聘量增长了38%。销售、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实验、市场推广、信息管理和在线客服等,甚至行政财务岗位的毕业生招聘量均大幅飙升。与之关联的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毕业生招聘也接近倍增。

  不过,电子商务行业雇主招聘量比2021年下降11%,为3年来首次下跌。虽然几大互联网大厂们纷纷表示为“有史以来最大招聘”,但是众多小规模的电商雇主和相关的服务企业表示,更倾向成熟人才,也有表示“用不起大学毕业生”。

  但由于企业纷纷把生意“搬”到网上,快消和零售以及其他行业的雇主都因为“电商蓬勃发展”而招揽2022应届毕业生。特别是众多零售企业,在缩减实体店数量和用人规模的同时,招聘年轻的大学生们进行在线直播、社群运营和营销策划等。

  调查还显示,去年招聘量位列前五的房地产和教培行业,在今年的招聘量均跌出前十,分别相当于去年招聘量的57%和61%。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房地产开发行业遇冷,建筑和工程行业的毕业生招聘量却增长47%。以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为代表,该行业的雇主们在房建、市政、道桥和机电工程等需要大量的毕业生人才,同时企业们也在绿色建筑、环境工程和智能建造等领域有较多投入和人才储备的需要。

  三四线城市用人 毕业生招聘陷入困局

  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疫情以来显示出极大的弹性和韧性,订单和销售额的倍增促使制造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市场布局。调查显示,缺人仍是大问题,即使在一线城市的生产企业,自动化生产比例已经高达90%,招募生产类岗位的毕业生也非常困难。

  9月份以来的数据还显示,四个一线城市毕业生的招聘量占总体校招量的32.7%,前十大城市的毕业生招聘量占54.6%。尽管很多雇主已经预见到在三四线城市招聘的难度,但是今年的难度仍然出乎意料。比如,一些较为偏远的能源建设项目、汽车/配件厂、电子设备和食品加工等雇主,一线城市的岗位简历累累,非省会城市则寥寥无几。一些企业开展异地轮岗项目,还会出现部分年轻员工离职的现象。

  此外,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有所减少。冯丽娟表示,疫情带来个人的价值平衡尺度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读研国考是为了避险,甚至延迟压力,去不太远的地方工作也成为大学生们的一个普遍心态”。在她看来,一线城市的竞争挤压和租房成本,让不少毕业生望而却步,离家较近且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有工作机会的话,就会得到较大响应。多数毕业生家长更关注“工作的安全安稳”而非“发展机会和职业成就”。在大学生招聘会上,工作时间、住房班车等福利频频被毕业生们问起。

  数据显示,金融和投资、建筑和工程、软件、快速消费品和半导体五大行业的毕业生简历数最多。汽车和零配件和工业自动化分别列第14位和19位(职位发布量第9位和11位)。由于制造业缺人,缺人才将是一个短期内很难明显改善的调整,企业们目前正在考虑通过更智能少人化、跨国招聘和灵活用人来缓解困难。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