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守卫大风口

发稿时间:2021-12-09 05:5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强 夏步恒  中国青年网

阿拉山口边防连官兵在寒风中站岗。

  2021年立冬,风雪突降阿拉山口,绿色的阿拉山口边防连执勤哨所与一望无垠的雪野交相辉映,装点着辽阔的边防线。连队驻地位于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山口通道的特殊地形导致这里大风不断,8级以上大风一年要刮160多天,连队哨所因此又被称为“风中第一哨”。

  60年前,新疆军区阿拉山口边防连第一批官兵来到这里,在“石头缝里建起了一座边防站”。30年前,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口岸,时代赋予了连队新的使命,官兵们同时守卫着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阿拉山口。

  “大风吹过的地方,离家很远,离云很近。”连队官兵说,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大家只是默默地把自己的青春和雪山、界碑、国门连在一起,努力当好“风口卫士”。

  “在这儿,你得学会与风打交道”

  11月20日下午6点半,当刺骨的西北风逐渐缓下来,屋顶的瓦片也停止了哗啦作响,战士们从门缝探出头来,“停了!”一阵哨音过后,大家抱着篮球、羽毛球热闹地奔向连队球场,享受这珍贵的无风时光。

  “在阿拉山口边防连,狂风呼啸是常态,怎么跟风打交道是战士入连后第一件要学的事儿。”四级军士长闫晓飞介绍,他新兵时就曾“藐视”了风的存在,结果一阵狂风过后,晾晒的10多件衣服瞬间就飞出了国境线。

  半场球还没打完,北风又刮起来了,“收场地,回宿舍!”大家还没尽兴,却很知足,“上个周六,我们一下午都在修理被风吹坏的窗户,今天难得无风半日闲!”

  “哨兵准备上哨!”值班员的口令勾起了笔者的兴趣,“这么大的风,哨兵怎么站哨?”班长陶万豪腼腆一笑,从挎包中掏出“执勤神器”——背包绳。他熟练地将背包绳一头拴在腰上,一头挂上登山扣,一步一个台阶向钢架哨楼上爬。笔者跟随其他哨兵,学着他们的样子扽着前面官兵的腰带,低下头一步一步向上走。没走几步,大家就异口同声喊起了号子:“西北风啊,我爱你啊,一天不吹,想死你啊……”

  “大风也并非一无是处。”士官郑富强就是连队为数不多喜欢大风天的战士,他告诉笔者,刚来连队那年,驻地政府在山口附近建起了一排排风力发电站,爱琢磨的他也“照猫画虎”在楼顶做了一个,“没想到电能挺足,现在连队楼道和卫生间的照明用电都靠这套小发明。”郑富强自豪地说。

  在阿拉山口,大风吹翻车辆的情况也不鲜见,有时狂风期连续几天都无法向连队前运物资。晚饭后,趁着风“打盹儿”的功夫,连队司务长何希连忙呼叫中国邮政运输车,把大家期待了一周的包裹快递一股脑儿送上连队。

  货箱门一开,无数双手立即伸了过来,官兵们都想立刻拆开来自远方的惊喜——士官曹翔收到了女友寄来的防风护肤套装,包裹里的纸条留言甜得腻人:“你守护风的边关、我呵护你的双手,和你一起守边防哦!”瞭望哨哨长何小林让爸妈寄来了家乡的槐树苗,趁着冬天,他要在温室大棚里先把小树苗培育3个月,然后再移栽到戈壁滩上。虽然风口的树苗成活率不足20%,但丝毫不影响他“继续造林”的热情。连长麦舒的包裹让人暖心,里面装着小女儿苗苗的百天照和泥塑小脚印,甜蜜混杂着愧疚一起涌上心头,他对笔者说,苗苗出生没几天连队就遇上大风预警,陪产假没休完他就返回了工作岗位,“对娘儿俩一直感觉很愧疚”。

  邮车上没有上等兵许仕涛的快递,他抱着一本证书站在一旁,正期待着快递员将他高票当选营里“风口卫士”执勤能手的荣誉证书给家里寄回去,他说,这是自己兑现建功边防诺言的第一步。

  阿拉山口有个“锅炉歌手”

  第二天清晨,一声哨音划破了哨所的宁静:“执勤分队,准备出发!”

  上等兵陈嘉龙从床上弹了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便开始翻箱倒柜。虽然艳阳高照、万里无风,他还是备好了棉衣棉裤。陈嘉龙说,在寒冷的大西北生活1年多,自己对寒冷有一种特有的警觉。刚来连队时,看到大家都穿着厚重的棉衣裤,肥大又臃肿,他悄悄把棉衣裤塞进了内务柜。第一次走上哨楼,陈嘉龙就切身感受到了边关的冷,“像刀子割一样”。他原地小跑也抗不住,后来就晕倒了。

  班长闫晓飞见状,立即将他送回房间,打来一盆温水,脱掉鞋袜不停地帮他搓脚。陈嘉龙慢慢恢复了意识,冻僵的双脚也渐渐有了知觉。

  “在大风口,必须要对天气保持足够的尊重。”那晚,闫晓飞认真地提醒陈嘉龙,“你只有穿厚了,熬过寒冷,才能背上钢枪,扛起边防军人的职责。”

  “穿上棉衣站岗执勤的样子,一样很帅。”自那以后,每年冬季巡逻,棉衣棉裤都是他执勤包里必备的巡逻物资。

  经过1个小时的逆风前行,官兵们翻过两座山坡,到达了临时执勤房。常年戍守在环境恶劣的边防线上,官兵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巡逻路上,战士们为笔者展示了在大风中后倾45度“躺在风上休息”,陈嘉龙原地一跳,竟向后移动了3米多远,王业峰则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动作,身体前倾30度也不会倒。

  临时执勤房是官兵避风歇脚的地方,每每走到这里,上士王业峰都会拿出藏在屋里的吉他为大家弹唱自己新创作的戍边歌曲,这次他带来的是《阿拉山口我的家》。听他唱过两次,大家都学会了,一时间小小的执勤房里歌声飘扬,歌声和笑声盖过了窗外呼啸的风声。

  王业峰从小就有一个音乐梦,参军入伍后又想当一名神枪手,没想到却成为连队的锅炉工。每天望着锅炉里的火苗,王业峰灵感不断。他把巡逻、站哨、勤务等边防官兵的日常生活都写进歌里,唱到官兵心里。

  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阿拉山口我的家》《婚纱嫁给军装》等20多首歌曲,在官兵中广泛传唱。后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很多老百姓都知道阿拉山口有个“锅炉歌手”,于是驻地大大小小的晚会都邀请他去演出。2017年,王业峰面临套改,驻地一家传媒公司想高薪挖他,被他一口回绝了。

  “这些歌,我还是喜欢唱给战友们听。”王业峰说。

  “我和老站长一起守边防”

  冬日黄昏,落雪纷纷,经过近3个小时的跋涉,官兵到达此次巡逻的终点——英雄山,连长麦舒带着战友们整齐列队,向英雄老站长吴光胜的雕塑三鞠躬。

  1962年初冬,吴光胜带领17名官兵,徒步80余公里来到阿拉山口,凭着“三峰骆驼一口锅、趴冰卧雪住地窝”的精神建起了第一座边防站,硬是在风口坚守近10年。

  2001年,老站长因病在家乡扬州去世,去世前他唯一的心愿是将骨灰撒在阿拉山口边防线上,长眠于界碑下,守望在国门前,期盼着祖国日益繁荣强盛。

  “边关日新月异,老站长肯定看得见……”在阿拉山口边防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当官兵巡逻经过这里,都会驻足停留,向老站长诉说边防建设的新变化、阿拉山口的新发展,让老站长放心。

  走下英雄山,官兵们擦拭275号界碑、给界碑描红,迎着寒风,他们展开手中的五星红旗庄严宣誓:“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此时,他们对坚守脚下土地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界碑旁,麦舒迅速部署任务:搜集地理数据、检迹、修缮铁丝网,完成既定巡逻任务,“阿拉山口边防连报告巡逻情况,无非法越界人员,按计划完成相关任务……”他们打开通信设备向上级报告。

  夜幕降临,风雪消散,一抹光晕破云而出,绽放出绚烂的光彩。“没有盛开的鲜花,没有绿色的森林,迎着阿拉山口的狂风,守卫着神圣的国门……”一曲连歌《风口巡逻兵》又一次被官兵们唱响,铿锵有力的歌声久久回荡在风雪边关。

  张强 夏步恒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守卫大风口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