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洁言
实习生 王九龙
《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针对城市发展与儿童身心发展需求不适应等问题,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方面入手,提出了24条重点任务举措。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152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推动儿童全方位参与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和城市规划建设体现儿童视角这两条举措,是受访者认为当下最紧迫的,获选率分别为47.6%和47.4%。
上海的林女士在一家儿童培训机构工作,对城市规划要体现儿童视角很有感触。在她看来,现在的小区和公共空间在进行规划时,一般都会有“1米高度看城市”的意识,比如会在公共空间规划出集中公共绿地、儿童活动和游戏场地等,但感觉一些细节还考虑得不够周到和全面,比如一些大型商场里没有儿童专用马桶,一些饭店没有适合儿童身高的洗手台,一些公共场所中比较低矮的设施还是有尖锐的拐角等。“其实这些细微的东西,对使用体验的影响特别大,希望下一步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能从这些细节出发,出台详尽的标准”。
调查中,40.1%的受访者希望尽快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致力儿童发展,38.5%的受访者感觉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加强儿童健康保障最为迫切,34.4%的受访者觉得应该优先支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32.5%的受访者希望尽快推进服务儿童看病就医和医疗保障。
北京的王女士家中有两个女儿。她感觉,针对0-3岁孩子的普惠托育服务,做得还远远不够。0-3岁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正是最需要抚养和照顾的时候,离不开人手。国家现在放开三孩,鼓励大家生育,但一个现实问题是,很多职场女性产假结束后,如果回去上班,就会面临无人照顾孩子的问题。“职场和家庭二选一,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能够发展普惠托育,让更多的机构担负起这个职责,而且价格合理,可以减轻很多家庭的负担”。
王女士在女儿两岁的时候,也曾面临同样的问题,当时她考察了一圈托育机构,没有合适的。要么就是条件不错但价格昂贵,一个月得1万多元,难以承受,而且没有足够的户外设施。还有一些托育机构,虽然价格合理,但就是在居民楼里租了一套房子,不少孩子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吃的喝的都让人不放心。最终,她还是没忍心把孩子送过去。
王女士希望由政府机构出面多建一些公立性质的普惠机构。“只有家长能放心地把幼小的孩子送过去,才能真正解决这些家庭的后顾之忧”。
调查中,22.3%的受访者希望尽快丰富儿童文体服务供给。
天津的00后南枫非常看重这一点。她认为,现在孩子的物质需求基本都能满足,应该更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因为儿童时期的精神培养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她看来,这种培养不仅仅是家庭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的大环境入手,加强文体服务的供给,对孩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