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
近日,各地生育政策调整备受关注。据统计,目前已有十余省份修改了计生条例。从披露情况看,各地政策虽有不同,但均延长了产假,有的还增设了育儿假,并向生育二孩、三孩倾斜。有的省份还明确休产假、育儿假期间视同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对育龄夫妇来说,新政体现了政策的善意,蕴含着人情温暖,无疑值得肯定。但也有些担忧在坊间流传,诸如政策能否真正落地?休假算出勤,钱由谁出?“公家人”好办,一纸规定,单位得执行。但私企呢?企业要算人力成本,休假的人多了,新增成本怎么办?有人更担心,会否由此滋生对育龄女性的职业歧视。
这些担忧和疑问,并非毫无根据。特别是职场的隐性歧视问题,现实中已然存在,若不正视,或会愈发严重。拟定新政时无疑须有相应对策。
环顾全球,各国产假优抚法规不一,但原则相似,即优抚程度取决于本国现实和经济实力,否则,良政和福利都可能沦为“画大饼”。
现代社会,人们的繁衍意愿如何,关乎的不只是生育这一环节,诸如养育的连续付出、入托、教育等,是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特别是托幼公共服务等更受关注。因此,计生政策调整,也须增强养育优抚的完整规划,不可顾此失彼。
生育政策牵涉面广,影响深远,制定新政既要立足现实,亦要着眼可持续性。要形成有利人口繁衍的环境,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家庭的三方共担,并良性循环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