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在“捉碳”行业蛰伏数年,张繁、许勇和陈琛这三个发小终于等来了行业的春天。他们的团队成功助推湖南湘潭市获批亚洲开发银行2亿美元贷款,成为全国87个低碳试点城市中首个获主权贷款项目的城市。
这是全国首个城市级别的气候投融资案例,从交通到建筑到城市管理,16个项目将逐步落地,支持湘潭市转向低碳、韧性和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从2006年开始正式涉入碳排放积分交易到作为社会智库助推湖南全省做低碳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包括为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申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推进湖南与各国际机构在低碳发展领域的合作,张繁团队由京回湘组建的湖南省联创低碳经济发展中心借着全球碳中和的东风,开始新的征程。
(从左至右)张繁、许勇和陈琛。受访者供图
被老师带入“聚宝盆”
1982年出生的张繁是湖南长沙人,大学本科在上海海事大学学习物流机械,后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读研。能量爆棚、自称不安分的张繁因而结识了一群“喜欢浪费时间”的学友,并由此认识了当时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环保生态专家陶康华教授。这位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对于环保有着非凡的热情,并积极支持学生们参加各种环保活动。陶教授很早就认识到环保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的重要性,并发掘碳排放交易的机遇。
张繁和学友一行寻访三江源,写了系列调研文章,拿了福特、丰田环保奖,在上海高校巡回演讲后,他们加入了陶教授的队伍,开始跟着尝试做碳积分的交易。
2005年2月16号《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该协议规定国际上的发达国家有减排义务,由于欧美发达国家减碳成本比较高,联合国设定了一个灵活机制——发达国家可以到发展中国家购买指标来抵消自己的碳排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没有减排义务,可以将“富余”的碳积分售卖给欧美发达国家。
具体操作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的执行委员会,提供碳积分的企业或者是基金买家出资,雇请咨询师来写咨询报告。之后由执行委员会委托全世界知名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去做认证,类似于第三方检测。当咨询报告和认证报告都提交给联合国审核通过后,这一项目就可以注册售卖了,其执行年限几年到十几年的都有。
其过程有点像上市公司发审上会的流程。陶康华是其中的先行者。
张繁回忆,最开始他们做的是无锡桃花山的一个垃圾发电站。
当地有个城市生活垃圾场,一家公司变废为宝,发明了“填埋气发电”——把垃圾场盖上膜压实,让垃圾发酵产生气体,然后再用打井机钻入,用管道将气体抽取用来发电。发现这其中有存量碳积分挖掘的张繁一行乐呵呵地找上门去,告知对方这个“填埋气发电”可以产生碳指标,如果卖掉每年可让该公司多赚几百万元。
公司老总最初一脸狐疑地看着这几个“口若悬河'的骗子,二话没说打发他们走人。
可几周后,在真金白银面前,双方很快签订了合约。“后来老板每个礼拜都请我吃饭。项目做了好些年。”回忆当年的“第一单”,张繁称,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而且一定会大有作为。
湖南省联创低碳经济发展中心理事长张繁。 受访者供图
碳交易里的中国专家
和张繁同在长沙周南中学念书的许勇考上了复旦大学生态学专业,同样加入了陶康华教授的团队。
11月4日下午,许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了一次关于国际碳交易方面的培训,他和几个朋友随导师一起去参加培训。培训期间,许勇发现与会的很多行业协会人士都在谈论国际碳交易事宜,这让他眼界顿开。
2005年12月,许勇一行再次赴京参加国际碳博会,“会上那些外国基金经理听不懂中方人士发言,就出钱让我们现场同步翻译,一次几百美金”。他发现一些世界顶级金融大鳄,如JP摩根、德意志银行等大机构,都在关注这个市场。他和同伴立刻意识到这个行当有国际顶尖资本的高度关注,一定是个朝阳的行业。当时的许勇并没想到,他一跨入这个门,便干了16年。
他后来加盟了一家英国上市公司做咨询经理。该公司为碳资产开发的头部企业,100多号人里半数是中国人,多为北大清华毕业生,许勇具体负责做国内碳减排项目的开发咨询和交易。
如何销售碳积分指标?许勇说,首先得找到实体的项目,再跟这些项目的业主签订合同,拟定帮其进行碳资产的开发。他做的第一个项目是鞍钢的余热发电项目。
当时他获悉鞍钢有三个很大的余热发电项目,每年可以减少300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双方签订合同,许勇所在的英国公司提供整个碳指标的开发服务和交易服务,包括可行性研究,到联合国注册,在欧洲售卖。
“当时每吨碳指标是8欧元,鞍钢每年可以增收几千万元人民币。”许勇说,鞍钢这个项目当时签发过三四次,合同持续逾7年时间。当时,一大批顶级资金汇聚各个行业的精英在着力开发碳积分项目,2005-2008年间,中国这些碳指标开发的项目可能有5000多个,年开发量22亿吨,占到全世界同期开发量的50%以上。
张繁和许勇(右)。受访者供图
迟到的创业赔了2000万
许勇在英国公司顺风顺水时,张繁已经去了一家日资“碳资本管理”基金公司做国内的首席代表。
此时,中国有大量资本关注碳资产的经营,主要集中于风电水电光伏,做大型的余热利用和天然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方面。与许勇在煤层气项目和钢铁水泥的余热发电深耕不同,作为日方基金公司三号人物的张繁,把目光投放到天然气发电上。
内蒙古苏里格天然气发电135兆瓦,是中国第一个天然气发电的碳资产应用。“烧天然气也有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关键我们还要考虑它在管道运输和这个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泄露。”张繁说,天然气替代火力发电,首先得计算烧煤排放量,然后再减去天然气燃烧的排放,再减去泄漏,事项层层叠叠,耗去无数脑细胞,最终拿下了每年100多万吨的项目。
这两位曾在日、英基金公司任职高管的人士称,2005年到2012年底年的7年黄金时间内,国内的碳资产卖出了大约2000亿元的真金白银,张繁和许勇也因此获得了财富自由。
但这个红极一时的庞大市场,也开始显露危机。业内人士指出,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碳积分指标的购买意愿开始下降,加上整个市场的蓬勃发展,开发出的巨量项目供应远超需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2012年后,欧美国家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因而转向购买东南亚等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产出的碳资产。
2010年,张繁、许勇和后来加盟的陈琛一起组建了湖南省联创低碳经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湖南联创),开始自己开掘碳资产交易。显然,他们有点晚了。
陈琛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惨状:曾卖到20欧元的碳积分,最差时1欧元都卖不出。还有一堆的项目无法注册交易,而这些前期费用都是他们自己出资的……砸在手里的项目,前期开支就有2000多万元。
张繁和陈琛(右)。受访者供图
蛰伏8年等到行业春天来临
陈琛也是张繁在周南中学的同学。她本科在中国传媒大学学的伊斯兰文化,毕业后又到瑞士攻读了酒店管理硕士,后来曾在香格里拉集团任职。看到周南中学的这两个发小死党所干的事业那么有情怀,陈琛便加盟了湖南联创。
陈琛带着商务团队在北京运营,把开发的项目卖给国外买家,张繁等则率技术团队在湖南做政策研究和项目启动开发。
眼见偌大个市场日薄西山,他们和其他股东商议,换个思路下沉地方回到湖南。2013年,在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的支持下,湖南联创开始转型。
从巅峰坠入谷底,几个创始人开始琢磨着作为智库,帮湖南省做低碳发展的5年规划,包括为湖南长沙、株洲、湘潭、郴州申报国家的低碳试点城市,促进湖南省与国际机构在低碳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其中为湖南搭建相关产业引进技术,靠政府采购服务维系。
2016年开始,湖南联创在省发改委的支持下,开始承办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迄今已有五届。在2021年的高峰论坛上,亚洲开发银行与湖南省政府签署了第二个五年合作的备忘录。
有着跨东西方文化交流积累的陈琛与海归团队,承担了政府和亚行这种国际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联络人。
经过3年多努力,湖南联创成功助推湖南湘潭市获批亚洲开发银行2亿美元贷款,“这是全国第一个、整个城市获得亚行气候融资低息贷款,时长5年,帮助湘潭整个城市从交通到建筑到城市管理,系统低碳转型”。
张繁透露,湘潭这个项目是依照落实新发展理念政策框架进行的申报,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财政部审核纳入对国际贷款的三年滚动计划。这个项目是一种全新的实施模式——亚行与湖南省湘潭市一起来设计、参与,做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
“亚行请了40多个国际专家组成的团队做项目设计。仅2019年就来了湘潭6次,与相关厅局一起会商如何用好这笔钱。而且,他们实施的是请款报账制,就是干了活再放款。”张繁说,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经历。按照规定,国家还会配套2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其中。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低碳新时代。
2020年年底,亚行已经审核通过了湘潭这一项目的实施,16个项目将在几年内逐一落地。湖南省将这一尝试给予了极高的定位并写入了省委的专门报告,希望由此打造出一个可供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借鉴和推广的模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参考样版。
张繁说,对于国内许多像他们这样蛰伏8年埋头“捉碳”的团队而言,行业的春天再度来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