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柏杨遗孀张香华:理解中华文化要透过自己的思考

发稿时间:2021-11-30 05:4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柏杨与张香华

  因拒绝将柏杨著作《丑陋的中国人》摘文选入台湾地区中学一年级语文教材,82岁高龄的柏杨遗孀张香华,近日被推上风口浪尖。

  1920年生于河南开封的柏杨,曾笑称自己是“历经沧桑一老头”。他以杂文闻名,还在历史领域笔耕不辍。1983年,他开始着手翻译《资治通鉴》,64岁,已有白发;待到《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千万字洋洋大观已成,73岁,白发满头;到最后一部《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完稿,已是21世纪初,十册精装版最近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2008年,柏杨去世,他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故乡河南的一处陵园,墓碑上题写:“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张香华说,柏杨盼望大家理解中华文化,但不要顺着人家的嘴巴说,而应该透过自己的思考,直接认定。

  中青报·中青网:自2016年以来,你不断收到柏杨作品进入台湾地区教科书的邀请,“拟邀”的都是哪些文章?

  张香华:之前不是《丑陋的中国人》的摘文,基本是柏老的一些杂文,因为我从来不接受,所以也从来不去分析他们的诉求。

  中青报·中青网:当时柏杨以“爱之深责之切”的态度写《丑陋的中国人》,目标读者是谁?

  张香华:目标读者是当时的中国人和华人。

  柏杨出生在1920年,历经了中国革命的风风雨雨。在暴风雨般的革命后,在柏杨当时的观察下,一些文化陋习依然存在于很多人的行为当中。柏杨批判这些。恨天恨地,根是“恨铁不成钢”。柏杨是在盼望中国的奋飞、中国人的奋飞。

  中青报·中青网:那他写书的目的达到了吗?

  张香华:是否达到目的,是一个客观的标准,不该由我来作主观评价。柏杨写这本书,是期待中国人开始反省。

  当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日新月异,看到大陆的开放、经济的蓬勃、通讯的便捷和消费文化的爆发,当然,也看到新、旧时代不同的问题。我们一面惊喜,一面也忧心。

  中青报·中青网:世殊事异,书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记录,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呼吁停止发行?

  张香华:柏杨生前说“当中国文明进步了,那就可以不要看这本书了”,意思是说当中国人不再沉溺于过去的封闭、保守、做事不实在的毛病里,我们就会有新的目标要追求,这本书就应该废掉。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民进党无所不用其极,用一切方式辱华。此时更应该停止发行,才不会被民进党利用其书名来辱华。民进党当局在课纲中推行的“去中国化”,是在毁坏我们的民族。

  中青报·中青网:“中国文明进步”,现在到了这样一个时刻吗?

  张香华:是。《丑陋的中国人》1985年在台湾出版,距今已经30余年。当下的中国文明比30多年前已经进步了,比如,其他国家都没有中国的扶贫工作做得这么好;还有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的防控力度和国人的配合程度,让我十分感动……所以,这本书现在就应该停止发行了。

  中青报·中青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柏杨当时为什么选择用白话文写《资治通鉴》,而不是其他古代史书?

  张香华:柏老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看待历史,而不是站在帝王的立场上。

  选择《资治通鉴》,是因为柏杨认为《通鉴》是中国最好的两部史书之一(另一部是《史记》)。司马光当初写《资治通鉴》,主要是给帝王看的,而我们作为人民的一份子,同样也可以将其当作一面镜子,来了解历史的发展,发掘更多的珍宝。

  《资治通鉴》不但可以作为现在的镜子,当你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的现在,了解中国现在为什么成了这个状态,要寻找它的根、它的源的时候,也要从中国历史里找——《资治通鉴》是最好的史书。

  中青报·中青网:对于历史的书写,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观点,那不同时代的年轻人该如何选择阅读前人留下的史书呢?

  张香华:古代的史书,本意是写给皇帝大臣看的,但到了今天,就应该是给所有人看,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取人生的经验与借鉴。史书提供的观点智慧,可以让人做个“清明的第三者”,小至市井人事、大至国情世局,都可用大时空的角度冷静检查。

  在中国的每个时代,历史都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年轻一代更应重新发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经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当然,年轻人也应该知道古代中国的不足之处。在评价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否则,就没有理由去谴责白起在长平坑杀降卒40万了。

  中青报·中青网:《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是柏杨《资治通鉴》系列作品的最后一部,这套书有什么独特之处?

  张香华:中国人的历史最久,历史书也最多,但是许多中国人都害怕读历史,认为很枯燥。比如《资治通鉴》,是用1000年前的古文撰写,生涩难懂,更没有几个人愿意花费时间去看。柏杨用白话文翻译后,又重编《资治通鉴》的体例,是希望能令它更加容易懂,并且趣味盎然。

  在柏杨的《资治通鉴》系列作品中,《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相比《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体例不同,更连贯,更易读,想入门《通鉴》所描绘的中国历史,更加容易。

  中青报·中青网:柏杨先生生前对青年学习历史,有什么建议?

  张香华:柏杨非常推重《资治通鉴》,纽约大学教授唐德刚先生也称之为“一书定天下”。从这套书中,我们可以透过种种事迹,去学习判断、审视我们的民族、生活,并帮助我们展望未来。

  在柏杨看来,中华文化有它的优美之处,但并不是全都优美。柏杨希望现代人在了解传统文化之后,进一步分辨什么是优美的,什么是不优美的。凡是不优美的,都该抛弃废除。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30日 11 版)

原标题:柏杨遗孀张香华:理解中华文化要透过自己的思考
责任编辑:杨逸凡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