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初创型高科技企业在安徽扎根

发稿时间:2021-11-23 06:1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海涵 中国青年网

  11月16日,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的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内,技术人员在进行飞机检测工作(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创新让芜湖发展出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链,集聚了通用飞机整机、无人机、航空发动机、航空部件等研发制造项目,以及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 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在中国科技大学5位校友创办的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龙伯透镜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引人驻足。据了解,今年夏天,在河南遭受极端强降雨、多地供电中断、大片区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该公司工作人员和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一起驰援河南,将车辆改造为“WiFi车”,一边保障救援队伍的应急通信网络,一边化身“充电桩”,为当地居民的手机供电。

  近年来,安徽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等战略定位,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涌现。

  科大讯飞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由该公司发起并主办的全球1024开发者节至今已举办五届,成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行业生态盛会。

  2010年,科大讯飞开放平台正式上线。经过11年发展,平台目前已对外开放了440项AI能力及方案,聚集超过237万开发者团队。

  在各类创新平台的牵引和聚拢下,越来越多的初创型高科技企业在安徽扎根。安徽正构建起“芯屏器合”“集终生智”新兴产业体系。曾经的农业大省,完成了到工业大省,再到科创大省的蜕变。

  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桂万如介绍,他们研发的龙伯透镜可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卫星通信天线、终端和核心部件,可广泛应用于海洋航行、飞机航空、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石油开采、电力巡检、新闻直播等卫星通信刚需场景,“能在不改装车载体的情况下进行安装,不依赖传统基站,信号保障能力强”,“通俗地说,就是应用材料科学、无线电射频建模、微波和通信系统、集成电路、卫星通信等交叉学科知识,打造一个卫星通信领域的‘移动智能终端’,用小而轻的设备实现大功能,破解市面上卫星通信终端体积大、成本昂贵等痛点”。

  未来,该公司将坚持专精特新的企业定位,瞄准卫星互联网地面终端的精准赛道,持续创新,结合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趋势和用户需求,助力卫星互联网应用普及。

  在合肥市中国声谷园区内,卢深视公司科研团队的年轻科研人员正进行三维人体重建测试。刷脸支付、刷脸乘车、刷脸解锁……这家“小而精”的科技公司,是中国最早研究并唯一打通 3D传感器和3D智能算法的三维全栈技术企业,在三维结构光传感器、三维人脸识别、三维目标重建测量、三维人像动态捕捉分析、交互与虚拟数字人等五大核心技术方向深耕。

  “我们员工有150余人,平均年龄30多岁,仅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团队就有60多人,全是年轻人。除了基本开支,公司经费几乎全部用于技术研发。”卢深视市场总监高天虹介绍,公司创始人均来自中国科大。目前,技术已经在金融安全支付、轨道交通、边检、安防、智能门锁等行业深耕落地。

  她告诉记者,用数据训练算法,用实践检验创新,暴露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技术从实验室到应用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实际难题,倒逼科研人员不断完善解决方法,让识别精度进一步提高,让百姓用得好。”

  在合肥高新区,有一条“量子大道”,密布着一批量子领域骨干企业,国仪量子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以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为核心技术,打造先进仪器产业集群。

  “公司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高端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多项技术、研究成果突破国际封锁和禁运。”1992年出生的公司董事长贺羽介绍。

  他打比方说,普通的体温计无法测出一只蚊子的体温,因为体温计的体积比蚊子大。同理,一个传统的大型传感器没办法测量一个微小个体的多种参数,但量子传感器却可以实现精密测量。“高端科学仪器能达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的精确度,因此,量子精密测量应用空间广泛,可能为我国高端科学仪器行业提供‘弯道超车’的机遇。”

  记者从安徽省科技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在全国率先布局建设32家省级实验室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集聚人才和资源的载体。截至2020年年底,安徽已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210家、省重点实验室17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4家、院士工作站6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559家,较上年净增1923家,创历史新高。

  在安徽省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周云峰看来,未来,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大环境要持久,要从多方面营造“科研是一个有面子的工作,是一个不用为生活而忧的工作,是一个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工作,当然也是需要一辈子奉献一件事的工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初创型高科技企业在安徽扎根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