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起高校实验室爆炸事件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据@南京消防官方微博消息:“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校方很快也发布了消息:“学校将军路校区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燃,引发火情。”目前相关部门对爆炸的原因还在调查中,但惨痛的人员伤亡,必须引起社会的足够警惕,才能避免类似现象的再度发生。
图片来源:“南京消防”微博截图
在实验室内,任何细节上的错误操作,都有可能酿成大祸。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不幸遇难。据通报,爆炸是死者在使用氢气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的。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后被认定属于责任事故:“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人员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事后,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种种教训在前,就更引人深思:到底如何才能避免悲剧再现?早在2019年6月,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到:要强化安全红线意识,深刻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解决实验室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
只有坚持科学合规的操作,才能保持实验安全。要想真正落实好国家对实验室安全的要求,首先就得在思想观念上做到位:严格按照科学流程进行实验,不使用有问题的实验器材,将实验安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此前有些事故就源自操作者的麻痹大意,他们低估了化工实验存在的危险,也没能把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图片来源:教育部管理规定截图
不论是一间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还是一场实验的负责人,都应该对相关活动负有相应责任。责任人不仅要在实验过程中尽职尽责,还得做好预防工作,提前考虑到实验存在的危险,并尽可能地排除隐患。
近年来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后,有责任人被依法追责,就体现了法规的力量。将安全工作制度化,正是当前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趋势。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都必须依法依规来操作,否则将被追责。
当然,要想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还离不开安全教育。面对实验安全,校方必须将安全教育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要求学生完成安全教育、通过安全知识考核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有些繁琐,却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根本一环,其重要性绝不能被小觑。
安全问题无小事,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尽一切可能避免悲剧的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