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三十岁,究竟该立什么

发稿时间:2021-10-22 06:0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胡波 中国青年网

  研究生毕业那年,我已经26岁了。第一份工作没干到一年就“裸辞”,我给导师写了封长长的“诉苦”信,抱怨工作单位的环境和想象的不一样,不知道接下来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导师自然没办法给我一个直接的答案,我也清楚自己的人生道路只能靠自己去探索。

  第二份工作开启后,我又在网上寻求一个职业规划师的帮助,希望他能给我一些方向和指引,他在询问了我的生活状态之后,反问道:你是不是每天还像个学生一样?这句话给了我当头一棒!我隐隐感觉到,在他的眼里,我还不够成熟。尽管当时我已经快30岁了,可是,思想上我似乎还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

  30岁,应该立什么?在不同的人那里,标准并不完全一样。其实,每个人成熟的时间节点、成熟的方式都不一样,这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工作环境和认知能力。

  工作较早、事业有成就的年轻人,会将“立业”确立为一个标准,但那也多是以自己的成长,归纳出普适性的规则。事实上,很多年轻人完成研究生学业,都已经接近30岁,工作刚起步,甚至还要家里给予经济“接济”,很难立得起来。

  已婚的年轻人也可能会将“成家”作为一个标准。然而,除却物质条件的“绑架”,相亲之路也漫漫,不少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就围困在“相亲局”里,甚至相亲到35岁也一直都单着。茫茫人海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并非易事。

  我认为,从大学毕业到30岁之间,是很多年轻人与社会接触的“过渡期”,也被称作“青年危机”的时期,这段时间与其聚焦于“成家立业”的外在标准,倒不如更多地关注年轻人的内在世界。

  一是立心智。90后、00后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走来,都是家里的“中心”,然而,一旦毕业,进入工作单位,这种“中心感”就会消失,大多数人会成为单位里一个赚盒饭的“打工人”“边缘人”。从学校到职场,不仅是身份的转变,也是心智和思维模式的转变,初出茅庐的傲气很容易被工作和生活的现实打回原形,工作中的困难也总会给人一种陷入“死胡同”的感觉,逃避虽然可耻却往往被看作是最有效的办法。

  尽管很多人到了30岁,表面上看似乎已经成熟了,但成熟不只是看年龄和外表,而是在举手投足、表达思想观念之间,更体现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矛盾、困难与麻烦时的处理方式上。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型期,也是自我怀疑和不断失望的时期,“我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这种反问不仅是一面自我认知的镜子,也是对自己能否找到与工作和解的办法,并且坚持下去的自我挑战。接受现实的处境,不被情绪彻底主导,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加理性、理智、智慧地看待问题,是一个人内心不断成熟的表征。

  二是立方向。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上往往并不都是一蹴而就,不是每个人到了30岁都能明确自己的方向,有的年轻人在不断跳槽和尝试中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有的被单位无休止的加班、复杂的人际关系“折磨”得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方向,不得不退出,重新寻找工作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立方向,也是一个人的内心不断寻求笃定的过程,年轻人之所以频繁地跳槽,除却外部的条件因素影响之外,更在于内心还处于躁动之中,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不同的年龄段对工作和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内心的笃定也是对方向的锚定,最终对一份工作真正沉下心来,安静且坚定地做下去。

  我常想,一个人若是有先知的能力,以40岁的成熟心态,回到20来岁的年龄,是不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然而,遗憾的是,人总是很难提前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即使被灌输了一些人生的道理,那也只会局限于文字上的理解,“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参悟和领会得更深刻。很多弯路就是一个人必经的直路,主观上想要跳过,直接走捷径几乎不可能,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不经历些坎坷和挫折,又何以真正成熟。

  有句话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但是,在“成功学”普遍流行的社会语境下,人们很难不受外界的影响,社会上通行的标准、同龄人之间无意识的比较,无疑都会给年轻人带来很多的焦虑和压力。实际上,一辈子是个普通、平凡的人,大抵是人生的常态,不接受平凡自然是个体进步的动力,但正视自己的能力,接受自己的平凡,也不应受到旁人的另眼相看。

  胡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三十岁,究竟该立什么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