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双减”政策之下 要关注“后进生”的状况

发稿时间:2021-10-20 14:31:00 来源:羊城晚报 中国青年网

   □宋广文 孙雨

   当前,“双减”政策已正式全面落地,一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尽量在校完成作业;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不能占用法定休息日进行培训,不允许学科类教育机构上市。“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避免盲目追求基础教育的外显质量,让教育回归主流,回归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目标,这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支持。

   以往受唯分数论的影响,靠课外辅导等形式提高成绩的行为容易使学生缺乏应变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也影响了正常教学的机会公平,给家长带来额外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双减”政策后,学校的作业布置与课后服务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业情况;学生有了充足的课外时间,可以更多地发展德、体、美、劳等综合能力。

   结合国外一些教改经验与教训来看,接下来,我们或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双减”要适度,防止新的差距拉大。“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减轻学生的学业重担,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跳脱出来,但这很可能使一部分本身就处于学业弱势的学生更加散漫自由,自律性下降,跟不上课程进度,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我,从而使得两极分化愈发严重。因此,“双减”的目标要减量提质,在“双减”的同时依然要关注后进生的情况,如何更科学地施行“个性化教育”应成为研究的重点。

   二,要避免形式主义,及时追踪效果。任何新举措提出后难免有消极应对的执行方,因此要加强督察管理,避免形式主义。“双减”确实减少了学生课后的任务量,但课堂上是否节奏过快、如何保持高效率、课后巩固环节如何保证等问题可能随之出现,因此需要听取一线教师的反馈,及时关注学生学习进展;再者,义务教育阶段的压力看似减轻了,但地区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很难弥补,中考这把重要的“量尺”依然存在,初中毕业后的普职分流是众多家长担忧的问题,高考更是学生和家长将来绕不过的坎,时间久了,一些培训机构可能挂特长培训之名行学科培训之实,家长们也可能联合起来自发“攒班”,或假借其他形式培训孩子。为了配合“双减”政策的实施,不少学校推出放学后延时服务,让家长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其自由的程度也许不是学校和家长本身能控制的,还深深受到社会大环境下的攀比和竞争意识影响。这些可能造成家长和学生新的“焦虑”。

   三,要统筹协调家校合作。“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在家时间相对变长,家庭作业的减少、孩子爱玩的天性,综合起来更加考验家长对孩子日常教育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家长更需要了解清楚孩子的在校表现,结合校内情况进行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更多陪伴,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反馈,共同帮助孩子成长。政府需要结合各地区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培训,制定可操作的家校协同细则,强化家长意识,明确各方责任。

   总之,“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除了减轻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的身心良性发展,还需配合采取优化教师资源、深化教学改革、改进评价机制、完善升学要求等相应措施,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原标题:“双减”政策之下 要关注“后进生”的状况
责任编辑:hz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