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专业考核时期,评优结果刚在工作群里公布,同事张老师吐槽:“我们班毕业任务都完成了,我这个班主任连个优秀都评不上?”
看到这样的质疑,作为同事的我们见怪不怪了。因为这不是单位在评优上第一次惹争议了。只不过这次是专业考核,没有与金钱挂钩,大家的非议少点。或者说大家对单位多次评优的不满有些“麻木”了。我是张老师带的班的任课教师,对他比较了解,虽然他早已评上高级教师,但仍服从安排,做班主任。三年来,他们班的班风深得大家称赞,他们班的数学成绩常常超出其他班平均分10分左右。足见他是有追求的,不像有的人评上高级职称后就“高枕无忧”。然而,这样三年努力,最后连一个专业优秀都评不上,“意难平”。
对单位评优一贯做法的了解,让我大致可以推测张老师和我落榜的原因了。
其一,评优“唯官”化。
无论是专业考核还是年度考核,如果你当了中层或以上的干部,概率就大。其次,如果你是班主任或科组长,那比科任老师的评优概率就大。因为大家的一句口头禅:“班主任辛苦”。可是这样的标准合理吗?显然难以服人。毋庸置疑,班主任的确比科任老师辛苦,但是班主任每个月比科任老师多拿几百元到1000元的补贴。多劳多得已经有体现。再说,一个学校的工作,不是靠十几个班主任就能完成的。鉴于此,班主任可以优先考虑,但不能就此对人数是班主任几倍的科任老师的工作忽略不计,评优时对他们视而不见。
其二,评优搞“劫富济贫”。
单位多次评优,一般不给高级老师,不给认真踏实肯干的老师,而给那些还没评上中级、高级职称的老师。他们中的许多人坦然接受这些荣誉,认为自己评职称需要这些,也理应得到这些。再说,无论是专业考核或年度考核,考核的范围都是一年的工作,考查的德能勤绩,如果人为地突破了这一年的范围,那还叫什么年度考核呢?长期这样做,会导致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心灰意冷,严重的会将一些老师推向“躺平”的行列。
其三,评优不量化,凭感觉。
我了解到一些学校评优做得比较细致,在群众评优之前,将各位老师一年的工作量,担任职务和业绩用表格列出来,再让大家投票,之后交给评审小组评选。这样的评优就有根有据,相对公平。而有的学校则直接发个表格让大家投票,只告诉要选出优秀的名额。这样大家都“凭感觉”,最终选出的优秀老师有多少代表性,那将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四,评优没有全盘考虑。
一些老师对评优有看法,在于许多领导干部是优秀的“常客”,而有的老师动辄几年十几年与之无缘。这里除了有的人的确表现不佳,与优秀有距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人事干部或某些部门在评优之前,没有拿出单位近几年至少近10年的评优情况表,导致普通老师投票凭感觉、看人缘,给评委“乱点鸳鸯谱”或假公济私有了可乘之机。但那些埋头苦干却因为没当一官半职、不擅长自我宣传、不会溜须拍马的老师则是冤之又冤了。据说,有的单位为了让评优“公平化”,干脆来个“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大家轮着来。老师们认为,这个也不公平,但至少比完全“凭感觉”公平些,不至于让有些一直很努力的老师10年20年得不到一次优秀。
回到原点,评优之所以常常“腹诽满天”,关键是我们忘记了评优的宗旨:德、能、勤、绩。按照这个标准,认真考查一个老师一年的表现,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一个相对合理的考核有何难呢?
(作者为一线教师)
郭新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