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从回国到回家:梳理遗物、对比DNA,让“无名”烈士变“有名”

发稿时间:2021-09-03 07:25: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1226件烈士遗物,9月2日一同归国,这已是中韩双方进行的第八次交接。从2014年至今,已有8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此次归国

  与前七次有何不同?

  从“无名”英雄变“有名”

  为志愿军烈士寻亲

  相关工作在如何推进?

  109名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

  从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这条600多公里的回家路,志愿军烈士们走了71年。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现在,他们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自2014年以来,已有8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这次回家 和前七次相比,有何不同?

  从数量来看,此次英雄回国是单次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中相对比较多的,而且除了烈士遗骸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遗物,这些遗物也会成为为烈士寻亲的重要线索。

  此次迎接烈士英灵回国,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几批相比,有什么样的不同点?包括现在有疫情的背景,是否也会增加相关的难度?

  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副主任 田科瑞: 这次遗骸回国数量相对较多,今年又赶上开学季,所以这次烈士遗骸回国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关。在遗骸安排上,我们做了很多细节处理,譬如运-20飞机上安装了固定装置,防止棺椁滑动。在遗骸回国之后,现场两边的群众都在夹道欢迎,我们也把第7批鉴定比对成功的四位烈士家属请到了仪式现场,增加了温度。

  疫情影响下,烈士遗骸回国要克服哪些困难?

  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副主任田科瑞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是这次烈士遗骸交接活动的一个重点。

  一是由于疫情防控,跟韩方见面有一定影响,磋商很困难。

  二是在交接活动中,双方的疫苗验证、核酸检测,以及遗骸回国之后棺椁的防疫处理、相关物资的防疫处理,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各部门在沟通协调方面也增加了很多复杂环节。总体上,我们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相关工作做到最极致,确保不发生疫情输入。

  一起归国的烈士遗物,能成为烈士寻亲的重要线索

  烈士遗物是寻亲方面很重要的线索,首先要梳理烈士遗物里能够确定身份信息的物品,譬如印有烈士名字的印章、可能刻有名字的水壶等,这些身份信息对确定烈士身份很有帮助。

  通过烈士身份线索就能寻找到烈士的亲人,找到烈士亲人之后才能开展后面的技术比对工作,所以梳理遗物是开展工作最重要的一步。

  据了解,当年不少志愿军官兵都有自己的印章。因为当时有的战士识字不多,在与家人通信时大多请人代笔,印章则是他们和家人之间的信物。多年后,这些印章,成为寻亲的关键线索。

  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副司长 李敬先: 去年随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迎回国的有9枚烈士印章,我们第一时间采集了所有迎回烈士遗骸的DNA信息,并结合战史资料和印章等遗物寻找烈士线索,锁定了300余名有可能的志愿军烈士家属进行采样比对。

  109名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家,下一步将如何开展寻亲工作?

  让无名烈士变有名,为更多志愿军烈士找到亲人,是迎回烈士遗骸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然而这项工作,面临很大的难度。

  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副主任 田科瑞: 首先要对第八批归国的109位烈士遗骸提取DNA检材,之后对DNA检材进行处理,提取出DNA信息,把它们录入已经建立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DNA信息库。之后梳理烈士遗物信息,寻找烈士身份信息。

  同时要梳理第八批遗骸发掘地相关信息,通过发掘地寻找当年当地的志愿军烈士名单,通过名单进一步寻找烈士家属,找到烈士家属相关信息之后,开展DNA采集工作,为烈士鉴定工作创造条件。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工作未来仍将持续,中韩两国将在史料研究等更多方面进行合作

  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副主任 田科瑞: 我们跟韩国例行的交接工作是双方政府协议确定的,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例行交接工作。随着跟韩方的交流不断深入,我们合作的领域会逐步扩大,比如我们可以在史料研究、牺牲地调查及鉴定分析比对等方面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109名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家,让“无名”烈士变“有名”

  迎接烈士英灵归国,仅仅只是开始。让“无名”烈士变“有名”,为更多志愿军烈士找到亲人,是迎回烈士遗骸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过去几年,这项工作有了哪些突破?

  已经确认身份的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已经确认梁佰有、展志忠、吴雄奎、林水实4名烈士的身份和亲缘关系,其中三位为带有姓名印章的烈士,一位为根据有关史料主动摸排到的烈士。

  我们知道,通过遗骸确认相关的身份信息和亲属信息,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2014年以来,在归国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中,通过DNA比对技术,已经帮助10位志愿军烈士找了亲人。10位归国烈士看起来不多,但它代表着技术的突破,验证了技术确定隔代亲属的可能性,同时也验证了开展烈士鉴定比对工作思路的方法和方案的可行性。

  专家详解丨帮归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寻亲有哪些技术手段?

  一方面是国内亲人难寻,另一方面是烈士遗骸DNA,因种种因素提取困难。而DNA鉴定,恰恰是烈士身份确认的“金标准”。为此,今年以来,退役军人事务部通过技术手段,提取出志愿军烈士遗骸的DNA信息并建立了数据库。同时,对已发掘的数千件烈士遗物清点整理,全部建立电子化档案。

  对于能够通过印章等物品确认姓名的烈士,去寻找他的疑似亲属,这方面从2019年以来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全媒体发起寻找英雄活动等,找到了很多疑似的烈士亲属,通过疑似的烈士亲属开展DNA信息比对,最终确定了9名有印章的烈士身份信息和亲缘关系。

  主动搜集相关史料所记载的烈士名单,查看遗骸发掘地,曾经发生了什么战斗、哪个部队打的、有哪些人牺牲了,把这些人整理出来,主动去找他们的亲属,找到亲属之后开展DNA比对,确定烈士身份。这两个方式在现在已确定身份的10位烈士中都得到了体现。

  前七批716位归国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95%都成功提取DNA信息

  让无名烈士变有名,这项工作面临着很多难题。陈旧烈士遗骸在战争期间受到创伤很大,特别是在地下深埋70多年后,受到当地地质、土壤、微生物等相关因素影响,会造成DNA降解,提取遗骸所要求的技术标准就会很高。

  专家团队攻克了这方面的难题,通过几百个配方选出最优配方,最终,前七批716位归国烈士遗骸的DNA检材,95%都成功提取,这个比例在世界范围上都是处于比较领先水平的。其余没有成功提取的5%,还会采取更多技术手段,或优化技术流程,希望在将来能成功提取他们的DNA信息。

  9月3日上午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将举行

  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

  致敬英雄!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