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探索建立农户承包地退出机制释放农业生产力的重大信号

发稿时间:2021-08-31 11:30:00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石 中国青年网

  【以石攻玉】

  以5%左右掌握生产和市场能力的“新农民”,养活95%的城市人口,这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出路。

  刘石

  据农业农村部8月27日消息,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672号建议的答复摘要中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中央要求,指导地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明确退出承包地农户的主体资格,稳步探索建立农户承包地退出机制。这一举措,将非常有利于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简称“土地承包”,开启了中国改革和开放的序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社会主义大锅饭,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仅让中国的粮食生产迅速跃上了新台阶,基本上解决了中国人自己的温饱问题,而且也成为启动中国政治改革的序幕,并为后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但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资源和技术密集的产业,而不应该是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从全世界的范围看,农业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农业人口低于2%,即一个农民可以养活50个以上的城市人口。

  由于土地承包制的存在,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存在着碎片化问题,对于农业领域内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和使用存在着巨大的障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使得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的成本高,接受的速度慢,农户掌握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赶上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甚至还越落越远。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中,由于土地承包制的存在,这种在四十年前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的“创新”,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任何一个产业,包括农业的发展都必然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 规模化:达成基本的规模效益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 标准化:提升每个环节的操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商品性);

  3. 现代化:运用现代化设备、技术和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产业化:实现与市场的对接、产业链的贯通、金融和数据的导入。

  以上发展的四个阶段必须循序渐进,即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实现下一个阶段的技术进步,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规模化”(或者“适度规模”),就是任何一个产业,包括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起点。

  因此,要探索适合的方式,逐步形成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的合理机制,并给予退出承包农户合理的补偿,让农业回归应有的发展方式。“老农民”早出晚归、汗滴禾下土的耕作方式不应该再是中国农业的典型特征,因循守旧也无法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也有违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以农业先进科技为发端,以适度规模为基础,以生产效率为核心,以资本为支撑的新型农业,将可以以5%左右掌握生产和市场能力的“新农民”,养活95%的城市人口,这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我国农业GDP应该不到7%,承载不了现在25%左右的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和基本生活。一个产业的人口比重与其国民经济中GDP比重基本持平,这样才能保障其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机会基本公平,我称之为“产业公平系数”。中国农业人口的“产业公平系数”只有全社会平均系数的1/4,即人均收入的机会只是社会平均数的1/4,这种结构上的扭曲是中国农民目前低收入的最大问题所在。

  我国的十八亿亩耕地,是让四亿“老农民”去“刀耕火种”,还是让四千万“新农人”操控着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机去耕种、去喷药、施肥和收获,其产量、质量、效率和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是一目了然吗?

  产业和从业人口结构均衡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了,农民的人均收入提升了,“新农村建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这一切,将以农业的(适度)规模化为起点。建立农户承包地退出机制将是“蝴蝶翅膀”的第一次扇动。

  (作者系种业专家)

责任编辑:hz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