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目瞪口呆:为寻私仇,印度地方直接把中央部长抓了

发稿时间:2021-08-26 11:12:00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青年网

  只因“一言不合”,印度近日竟然上演了一场“地方大战中央”的国家级闹剧:该国内阁中小微企业部部长纳拉扬·拉尼放言要扇老对手——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乌达夫·萨克雷的耳光,引发地方民众与政党的震怒,多地爆发抗议,这位出言不逊的中央领导人竟然也因此被捕。在舆论看来,这场闹剧既是党派斗争又是私人恩怨,这样的丑闻算得上二十年不遇的“现怪状”。

   “我要扇他一个大嘴巴子”

  据《印度快报》25日报道,这场争端始于23日的一场政治集会:当时,拉尼访问了马哈拉施特拉邦的赖加德县,并在当地的讲话中奚落了老对手萨克雷本月15日制造的一场“乌龙事件”,他说:“萨克雷在讲话中连印度独立日的年份都要现场询问助理,堂堂一邦的首席部长连这都不知道,真的是可耻。我要是在场,我会狠狠扇他一个大嘴巴子。”印度在1947年8月15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这种“登门挑衅”的做法迅速激怒了当地政党、萨克雷所在的湿婆神军党,该党派领导人在赖加德县、普纳市以及纳西克县分别向警方报案,依据地方法律状告拉尼煽动暴乱、寻衅滋事、妨害公共秩序甚至“恐吓”,地方警局随即受理了这桩不同寻常的案件。24日,出访中的拉尼在塔纳县某村庄被警方逮捕,后被移交赖加德县拘押。据报道,拉尼被关押后“血压飙升”还犯了糖尿病,警方只好给他请了医生。当日晚11时30分左右,拉尼获得保释,保释金为1.5万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1308元)。根据保释条件,他必须在本月30日再次到警局“报到”;当地警方还将按规定采集他的声纹样本。

  《今日印度》杂志网站25日报道称,拉尼是印度历史上第三位任期内被逮捕的中央部长级领导人,而这样的罕见案例已经20年没发生过。拉尼被捕惊动了印度中央政府,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主席纳达痛斥此举有悖于“宪法精神”,拉尼在内阁的多名同僚也对马哈拉施特拉邦当局进行了谴责,认为拉尼无意冒犯萨克雷,只是在客观表达萨克雷的表现无法胜任首席部长职务。马哈拉施特拉邦前首席部长、现邦议会的反对党领袖法德纳维斯也痛斥地方针对拉尼的逮捕是在“寻仇”。拉尼本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也愤愤不平地表示“地方不能和中央作对”。

  湿婆神军党则认为针对拉尼所采取的措施正当合理,因为他的言论是在当地“制造紧张态势”。该党派议员劳特反问道:“如果有人出言威胁首席部长,难道警方和法院不应该采取任何行动吗?”该党派还致信莫迪,要求总理立刻炒了拉尼的鱿鱼。

  拉尼的住宅外石块横飞

  随着事情的发酵,马哈拉施特拉邦近日出现了有党派支持的抗议及暴力活动,部分地区甚至陷入混乱。印度“The print”新闻网称,24日当天,马哈拉施特拉邦湿婆神军党人聚众闹事,对当地人民党政客的办公室投掷石块、当街烧毁拉尼的肖像,还辱骂拉尼是“偷鸡贼”——这是在讽刺拉尼从政前曾经卖过家禽,还有党派成员甚至把活鸡带到了示威现场。据《印度时报》报道,24日上午,约500名湿婆神军党成员包围了拉尼位于孟买的住宅,并与印度人民党成员和支持者发生暴力冲突,双方互相投掷石块,还冲破了警方设置的障碍物,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包括两名警员。这场冲突还影响到当地的公路交通,导致附近路段堵塞近一个小时。

  党派和私人间的恩怨情仇

  在这场“地方大战中央”的闹剧背后,其实是执政党与地方性大党派的一场“权力游戏”。《印度时报》称,为了扩大执政党在地方的政治影响力,总理莫迪近期曾进行“内阁扩编”,新近提拔了4名联邦部长,而作为中小微企业部部长的拉尼是最受器重的官员之一,这名马哈拉施特拉邦出身的政客可帮助中央政府在其首府孟买等主要城市与地方性党派争夺势力。拉尼近期在该邦的活动其实就是在协助莫迪与地方选民“互动、拉关系”。

  印度《经济时报》称,印度人民党与湿婆神军党原本是长达30年的政治盟友,但由于地方议会的权力分配不均,心怀不满的湿婆神军党于2019年与执政党割席,自此之后双方一直在相互角力,而拉尼与萨克雷更是一对“宿敌”。

  拉尼曾是湿婆神军党的一名“老党员”,他在上世纪70年代加入该党派,90年代在该党派已经非常得势,但风头始终盖不过作为“接班人”的萨克雷——后者的父亲巴尔·萨克雷是湿婆神军党的创办人。2003年,党内决定委任萨克雷出任执行主席职务,拉尼就此事公开指责老领导任人唯亲,很快遭到了党派驱逐。之后,拉尼先是于2005年加入了国大党,后又转投人民党,多年以来一直对湿婆神军党心怀愤懑,因此有媒体分析认为,近日他“扇耳光”的不当表述是带着个人情绪。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胡博峰    本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

责任编辑:任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