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黄冠胜今天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口岸管理部门大力推动精简进出口环节的监管证件。目前,进出口环节需要验核的监管证件已从2018年的86种精简至41种,减少了52.3%。在这41种监管证件中,除3种证件因为特殊情况不能联网外,其余38种证件全部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办理。
黄冠胜说,近年来,我国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一系列“硬招实招”,推动我国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逐年提升。
持续采取措施压缩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的时间。加强对地方口岸工作的指导,定期监控通报各省(区、市)整体通关时间,特别是2020年以来有针对性加强重点口岸通关协调,尽可能减少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据统计,2021年6月,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6.68小时和1.83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了62.34%和85.15%。
清理规范口岸收费,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的合规成本。自2018年以来,全国所有口岸均已经公开了收费目录清单,公布了收费标准、实现了明码标价,全国范围内已实现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向社会公示,提升了口岸收费透明度和可比性。
提升口岸通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目前“单一窗口”已实现与25个部门总对总的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服务全国所有口岸和各类区域,基本满足了企业“一站式”业务的办理需求。推动口岸通关全流程无纸化电子化,推动“智慧口岸”建设。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发展工作。海关总署先后出台外贸稳增长的10条措施,制定50条任务清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针对疫情出台查验货物时收发货人免于到场的措施,开发“疫情防控期间收发货人免于到场信息交换平台”并在全国海关推广应用。大力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多措并举降低企业通关费用和内销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