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号晚上到现在,终于来电了!好激动!”7月25日15时45分郑州阜外华中医院内,住院部的护士黄莉莉一声惊呼,正举着手机录制火箭军某部医院战士在病房消杀的视频的她,看到整层楼突然亮起的光明,瞬间激动落泪。
日日亮起的万家灯火,这一刻的闪耀,对于黄莉莉来说意义不一样,对于郑州市民来说意义也不一样。
“一切都会好的。”“有水有电真好。”“能安安静静看晚霞真好。”7月24日,郑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湛蓝的天空和美丽的晚霞刷屏,大雨过后的两三天,在武警官兵、救援队伍、消防队员、电力、水力、道路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城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秩序。
这两天,郑州街头的每一家蜜雪冰城和鸿星尔克的门店都人员爆满,很多商品早早已售罄,但排队购买的人们却没有丝毫抱怨,大家心中都有一种无言的默契——这不仅仅是购买,更多的是一种感谢。
“之前很少喝蜜雪冰城,但是我决定了,以后只要有蜜雪冰城,饮料就喝它了。”7月26日,在郑州市大同路蜜雪冰城门店,郑州市民王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在疫情中,作为郑州本土企业的蜜雪冰城遭了灾,却捐出2200万元的资金用于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这让人们对于这家有情有义的企业有了更多的感情,还有近些年不太出名的国企品牌鸿星尔克默默捐款5000万元,以及无数在灾难中伸出援手的企业,都在感受着经受过灾情人们的感恩,“被帮助过的人们不会忘记他们的情谊”。
“想为你们这群支援郑州的可爱的人们做点什么,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加入你们!”7月26日下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奋战35个小时完成排涝任务后,湖北宜昌消防救援队员在消防车车们上发现了一封手写的信,信的末尾还留下了联系方式。
一张小小的纸条让人觉得暖心,纸条上所写的心愿也是郑州市民的心愿。这一段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驰援郑州,温暖着每一个郑州市民的心,“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们为了谁。”
7月23日,3名救援人员在河南新郑的一家餐厅吃饭,老板偷偷往饭菜中加了一斤排骨,在救援人员去扫码时,老板突然将救援人员抱住,老板娘提前将二维码收走,并说“没有码”,强行把救援人员“请出”店外。
同样是这一天,一条短视频让所有看到的人都感到鼻子一酸:看着来自四川的电力工人叔叔刚刚抢修完线路,一个小姑娘悄悄走近,踮脚递过去热腾腾的包子。俯身接过时,这位工人大叔热泪盈眶。抹着眼泪,这位汉子对着手机镜头向河南人承诺:“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7月25日,河南郑州某小区严重内涝,江苏镇江消防指战员在排涝过程中,一位热心的郑州阿姨送来薯片、面条和自己煮好的鸡蛋,不停地嘱咐现场指战员,“刚做的,赶紧吃吧!”
同样是这一天,郑州一小区里挂满了救援人员橘红色的衣服,整整一条长廊。这里的救援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好几天,小区的阿姨们自发为救援人员洗衣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孩子们很不容易。”小区阿姨说,现在穿橙色衣服的人是最受郑州人尊敬的。
7月26日,江西消防救援人员完成一处安置点消杀任务归队时,当地居民自发列队站在路旁,为消防员鼓掌、点赞欢送。“这几天辛苦你们了!”
灾难若是教材,温暖便是种子。暴雨过后,这样的感恩故事在郑州反复上演,而每一个被感染的郑州人,在感谢间也更懂得互助的意义。
郑州的街头,这几天随处可见“志愿红”的身影,他们有的增援社区救灾点,有的帮助搬运物资,有的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水送菜,有的拿着铁锹清理路面淤泥……一幕幕动人的画面里传递出城市满满的正能量。
7月24日,郑州郑东新区管委会一楼大厅,大量外来捐赠物资需要装车紧急运往豫北受灾地区。虽是凌晨一两点,仍有四五百名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搬运物资,齐心协力、秩序井然。
而在金水区未来路街道办事处仅仅是晚上在交流群里发出一条志愿服务信息,第二天就来了100多人跑过来帮忙。
“24日一大早,我正在搬东西,转头一看身后竟然多了百十人,接着手机就被打爆了,好多志愿者打电话说要过来帮忙!”郑州未来路街道工作人员杨猛说。
义务帮忙的居民从10人到20人,再到50人、100人……前来支援的志愿者络绎不绝。看到这眼前的场景,“我觉得郑州充满希望。”杨猛说。
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阿姨对于清淤工作只让男性干的规定非常“不满”。
“社区清淤泥别只让男的干呀,男的能干的俺也能!”当听说社区还需要清理淤泥的志愿者时,一位阿姨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十分焦急,生怕给自己落下了,引得在场的志愿者们会心一笑。
“不做旁观者,愿当事中人”,历经了这次暴雨之后,越来越多的郑州人似乎都在时刻准备着,能为这座自己热爱的城市做点什么。
“昨天我试着在社区群里发了个招募通知,没想几分钟入群60多人,太感动了!”郑州市五星级志愿者、建设路街道志愿服务站站长街道志愿者服务站站长王娟娟激动地告诉记者。
“孩子年龄不大,但个头高有力气,搬件水绝对没问题!”看着一位家长拉着儿子踊跃加入,王娟娟介绍说,这几天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活动的意愿异常高涨。根据统计,自抢险救灾工作开展以来,郑州市有2777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投入救灾行动,其中在册志愿者超过200万人次参与。
这几天,27岁的郑州市民吴女士一直在多个志愿互助群里穿梭,不停地关注她可以参与其中的志愿信息。
“每一个志愿活动点,都没有见到缺少志愿者的状况,几乎都是一呼百应,很多关注娱乐兴趣群、同学老乡群的90后、00后,这几天在志愿群里异常活跃。” 吴女士说,她想让这个城市赶紧变好,想让灾情赶紧过去,尽快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也是每一个郑州人的心愿。”
灾后的郑州,生活秩序正在逐渐恢复,这个城市看起来和暴雨前没什么两样。但人们都觉得,郑州,又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余嘉熙 王伟伟 通讯员董君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