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广州战疫侧记|从医者口中,感受一座城市的温度

发稿时间:2021-06-10 12:50:00 来源: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央广网广州6月9日消息(记者 夏燕)5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本土疫情打乱了广州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截至6月8日24时,广州本轮疫情累计报告115例境内感染者。

  在这场与病毒“赛跑”的战斗中,医务人员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这是责任,更是担当。

  5月26日下午,广州市荔湾区发布通告,宣布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而在这则通告发布大约4小时前,广州市工人疗养院的13位医护人员已整装待发,准备开启在荔湾中高风险区的8天抗疫之旅。

  日前,在这支抗疫突击队休整的间隙,央广网记者采访了他们中的5位。通过他们的讲述,这些或许没有那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

  高温下的全副武装

  5月26日,荔湾区鹤园小区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为迅速切断传播链,荔湾区在22条街道设置138个核酸检测点,对全区123.83万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当天中午11点多,广州市工人疗养院党支部书记朱兆良,接到了荔湾区的紧急电话,需要他迅速召集院内医护人员前去支援。

  “我们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首例病例所在的鹤园小区。”广州市工人疗养院内科主治医师、抗疫突击队领队于斯文回忆。

  在鹤园足球场的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需要马上穿上防护服,投入工作。

  但是,在气温30°以上的广州,穿上防护服并不是那么容易——里面先是一件绿色的洗手衣,外面是白色的防护服,脖子上还要缠一圈胶带,手套要戴两双,手腕处也要缠胶带,整个人被密不透风地裹起来。

  作为领队,于斯文会给大家做好排班顺序,但是往往队员们都会多坚持一段时间。“因为防护服脱了就不能再使用了,大家也蛮心疼的,有的队员甚至一直工作七八个小时。”

  午饭要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得上,晚饭可能就要到晚上八九点,于斯文表示:“那段时间没有说几点走,反正有人来了就继续做。”

  每天早上6点就出发,深夜才回家,一连几天,连于斯文的女儿都好奇她在忙什么。

  “我跟她说,‘你前两天核酸采样了,妈妈做的就是这件事。’她就突然很崇拜。”于斯文说。

  但是,当她把穿着防护服的照片拿给女儿看,女儿一个个指,最后才能认出她来。“穿着防护服,大家都一样,如果不看后面的名字,队友之间也认不出。”

  父亲的留言

  “普天之下少有豪杰,芸芸众生皆有热血。”妇产科医师胡洋洋一直记得这句话。

  作为一个在部队医院长大的孩子,她对医者有着特殊的感情。2007年高考,她志愿栏上清一色填的都是医学专业。

  2020年疫情期间,看到朋友圈里的同学都在“晒”抗疫,胡洋洋也很羡慕。“我特别期待被这座城市所需要。”

  如今,这次抗疫的经历让她弥补了心中的遗憾。

  有天晚上,一位老婆婆拄着拐杖、冒着大雨前来做核酸采样,并留下了一句令胡洋洋非常感动的话:“我本来是想等雨停了再走,但是我觉得你们太辛苦了,我不想让你们那么晚下班。”

  那天的核酸采样工作直到凌晨三点才结束,胡洋洋回到家中已经是凌晨四点多。但没想到,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不仅一直在等着自己,还留下了一段话。

  “他给我发了微信,说我长大了,为我骄傲,并且告诉我,抗疫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胡洋洋停顿了一下,“我告诉他,没事,我们应该要往前冲,因为祖国在我们身后。”

  一朵手工花

  “很激动能再次为大家服务!”

  和胡洋洋不同,这次是B超医师陈蔚蔚继2020年疫情之后,第二次接到抗疫任务。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在儿童节前夕,一个四五岁小女孩送给她一朵亲手制作的小花。

  “她一进来就跟我说姐姐你辛苦了,我瞬间就感觉好温暖、好开心。”陈蔚蔚回忆,小女孩很配合采样,做完后还退两步朝我鞠了一躬,“我瞬间眼泪就下来了,真的好开心。”

  那一刻,陈蔚蔚觉得,所有的辛苦、所有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成为一名医生,是陈蔚蔚一直以来的愿望。“小学流行写回忆录,要填职业,我全部写的是医生。”

  虽然父母起初并不十分赞同女儿学医,“但是经历过这些,我爸妈觉得挺自豪的。”陈蔚蔚说。

  并肩作战

  从5月30日到6月3日,中医科主治医师孙志超和符式倩夫妻二人,已经在荔湾区连续奋战了5天。

  每天上岗前,他们会习惯性地为彼此检查一下防护装备。

  虽是在同一个采样点工作,但因为每天要为超过1000名居民做核酸采样,夫妻二人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不过,在吃饭间隙,孙志超总会给符式倩打气。“加油!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

  符式倩记得,有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在采样结束后,特意说了声谢谢、鞠了一躬才走。“真的是那种90度的鞠躬!印象很深刻。”

  类似的事情,孙志超也遇到过,“小朋友给我鞠躬,我也立马站起来回一个,想到自己的小孩了,很感动!”

  据了解,他们夫妻有两个孩子,老大10岁读四年级,老二才刚刚3岁。这次来荔湾抗疫,孩子们只能交给外婆照顾。

  “我们家老大问我‘妈妈你不怕吗?’”

  “我说‘不怕’。”符式倩说。

  希望都是“绿码”

  白衣天使一定喜欢白色吗?答案可不一定。

  受访的几位医生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此刻最希望所有人都是“绿码”。用于斯文的话说,“绿色代表了生机与活力,也代表了健康。”

  6月4日,广州荔湾区龙津街锦龙汇鑫阁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也很开心。”符式倩兴奋地说,那是她和丈夫一起奋战了五天的地方。“我和丈夫商量了,如果后续有需要,我们愿意随时顶上!”

  不过他们更希望的是,疫情能够赶快过去,今后能与队员一起相约荔湾,品尝美食。

  采访快结束时,胡洋洋留下了她的期待:

  待到疫情一结束,逛遍西关每一处。

  濑粉凤爪与排骨,黄沙海鲜填满肚。

  鱼皮记得加点醋,吃到胃里好舒服。

  闲时泛舟荔湾湖,假日华林寺祈福。

  欢迎大家齐加入,疫情走后共庆祝。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