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沿着高速看中国|在北京未来科学城超前体验低碳时代

发稿时间:2021-05-25 10:36:00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世昕 见习记者王喆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30年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达到峰值;2060年前,全国要力争实现碳中和。这两个目标需要怎样的科技支撑,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全新体验。这些与未来有关的答案,在北京的未来科学城可以提前感知。

  由北京中轴线的延长线向北,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南部,由京承、京新、京藏3条高速路交叉环绕圈出的未来科学城,自2009年7月启动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由当年的4个村庄蝶变为北京科技创新的“能源谷”“生命谷”。 

  尤其在10平方公里的“能源谷”核心区,由一批央企做“领头羊”的创新机构已在低碳研究领域加速奔跑,进入全球低碳技术的领跑方阵。

  在未来科学城里撰写低碳创新答卷的,是一个个年轻的团队。

  据未来科学城负责人介绍,目前,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已聚集60家高端研发机构、200家企业,研究方向覆盖与低碳相关的六大重点产业,包括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先进储能等,至少掌握20项关键技术。

  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以氢能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一体化为发展目标,目前已在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领域攻克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环节核心技术。 

  氢能的广泛运用被学界认为是实现碳达峰的必由之路。该公司总经济师王勐认为,氢能产业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两家企业拥有核心技术,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而未来科学城就“无心插柳”搭建了全产业链合作的平台。 

  在未来科学城,该公司找到商飞公司、中车公司,尝试在国产飞机、高速列车进行氢能利用。他们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展示用氢能作为动力的大巴车。

  在王勐看来,园区提供的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合作,有力地推动了能源产业创新链的发展和完善。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张贵林告诉记者,早在规划之初,未来科学城就把绿色低碳的能源发展理念融入科学城的设计中,并体现在市政、交通、能源、建筑等方方面面。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风能的运用,在未来科学城随处可见。  

  在那里,仿佛看到了未来城市的应有之貌。

  据未来科学城负责人介绍,因为从一开始就种下低碳的“基因”,“能源谷”的10平方公里极有可能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科学城。

  “能源谷”还集聚9000余名能源领域的科研人才。他们使“能源谷”成为全国能源创新要素最集中的区域,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由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的“直流电网技术与仿真”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根据他们自主研发的直流输电技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1100千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是世界上容量最大、跨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这个工程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实验室主任刘栋介绍,他们还负责河北张北地区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这个技术的难度比特高压直流输电更大,主要解决特别不稳定的、波动性能源的灵活并网问题。已投产的张北柔直工程,其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囊括12项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首个具有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工程。

  该工程作为2022年冬奥重点配套项目,为实现冬奥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提供有力支撑。

  在未来科学城,还有许多年轻的创业团队在追逐自己的低碳梦。

  张贵林说,“十四五”期间,未来科学城将抓住能源变革的历史机遇,打造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生态,重点突破能源细分领域战略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为北京打造全球“绿色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工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