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毛泽东为什么说这场战役是"平生最得意之作"?

发稿时间:2021-05-21 14:0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 阚枫)“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是《长征组歌》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此后,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毛泽东的杰出军事才能。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指挥过太多经典战役,但是,他自己说过,有一场战役是“平生最得意之作”,这就是1935年的四渡赤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此时,蒋介石纠集多省军阀及国民党中央军共150多个团,40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压来,企图将中央红军“聚而歼之”。

  当时,经历了惨烈的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只剩3万余人,想冲出重围,犹如绝处求生。

  当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北上向赤水河疾进,计划夺取土城以及赤水县城之后北渡长江。蒋介石急调重兵封锁长江,面对敌军不断增援,红军决定撤出土城战斗,从元厚、土城一带一渡赤水河。

  一渡赤水后,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采纳了毛泽东“回师东进,再渡赤水”的决策。此后,红军主力突然掉头东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之后,红军在茅台地区三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诱使敌军向川南调动。趁敌人调动之机,红军又四渡赤水,折返东进,逼近贵阳,调动滇军增援贵阳。

  此后,红军出其不意地以每天120里的行军速度乘虚疾进云南,大造进攻昆明声势。敌军被迫调整部署,从滇北和金沙江紧急抽调兵力回防。

  乘敌金沙江南岸防御薄弱之机,毛泽东立刻指挥红军兵分三路,以强行军昼夜兼程,全军顺利抢渡金沙江,摆脱了4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3个多月,中央红军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以一当十、避实击虚、声东击西、乘隙而进,巧妙地穿插于敌军重兵围堵之间,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并大量歼敌。

  这一仗不仅是红军长征中最经典的成功战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此一役,红军摆脱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危局,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80年后,2015年6月,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时,习近平总书记看了“四渡赤水”多媒体演示片,称赞“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

  后人评价,四渡赤水的胜利之道在于“敌变我变,出奇制胜”。

  其实,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了太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而这背后,不断因时因势改革创新,正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从红军时期的“十六字诀”,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持久战”,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零敲牛皮糖”,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战略方针的不断调整……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愈改愈强。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完)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